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让生命之“树”常青

时间:2016-12-05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

 

像“两个包子”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学校发生,爱的教育成为了常青树学校每一届家长口口相传的精彩。

 

生态常青

万玉霞深知:“一个学校的课程体系才最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特有的办学价值取向,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她决心“锻造学生最留恋的课程,让校园生活成为学生最好的回忆”。

常青树实验学校课程结构瞄准身心健康、中国人格、智慧生活、楚汉气度、国际视野五项课程目标,打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样式加以解构和重组,建构了与人的生命发展相关的四个方面课程,即“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与上述四个方面对应,学校开发了一些着力培训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前沿性“树常青”校本课程。

不仅如此,万玉霞还对当前国际上最前沿的两大教育运动——“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特别关注。学校拥有华中地区最具创意的3000平方米的“常青树创客梦工场”。万玉霞和她的团队有个坚定的梦想——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在常青树诞生!

“生命发展教育”作为理念是抽象的,但在万玉霞眼里却是行为具象化的概念。她说,学校的每一处风景都在释放着教育生态文化的力量。

17年来,凝视常青教育,广为受益的家长、学生,一起前行的武汉同伴,见证了万玉霞和她在探索之路上苦苦求索的历程,见证了常青树实验学校“破茧化蝶”的变化,见证了万玉霞把中国品格和国际视野、楚汉气度融为一体,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教育领域中的“万玉霞奇迹”。

 

中国教育的微笑

万玉霞这个校长姓教。她每年听课200余节,参加各级课改教研指导80余次以上。除武汉市各个城区外,上海、北京、安徽……万玉霞应邀到各地讲学,做指导报告,带徒弟,不懈努力着。

2006年,万玉霞作为特级教师送教江西的语文课《鸟的天堂》,被原教育部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老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杨再隋教授兴奋地评价道:“万玉霞老师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的课堂,滋养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课堂上,儿童作为灵与肉的统一体,始终在生成、成长、变化、发展,在自主、自悟、自得中燃烧生命的激情”。

2009年11月18日, 美国俄亥俄州New Bremen社论报,以大标号的黑体字,刊登了她给美国中小学生上课的大幅照片。作为中国一所普通小学的校长,万玉霞给美国中学生介绍了中国的古老历史、丰富人文和热情人民,她在课堂上极富亲和力的镜头,被美国教育部官员称为“ 中国教育的微笑”。

采访快结束时,万玉霞强调“做教育给良知看”——用心做教育,虔诚做功德,心向仁爱,成就学生,度化自己。她的教育之旅,没有止步,滋养生命“树”常青,她要围着孩子转一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