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 吴爽)2月28日上午,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人大附中翟小宁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来自教育界及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教育专家、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翟小宁发表了题为“教育: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主旨报告,他从教育、为师、学校、课程、未来教育的五个维度,阐释了他对教育本质、办学理念及学校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翟小宁说,好的教育等于好的教师加好的师生关系,而好的教师既要有好的教育功底,也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的发展,需要形成四个合力——学校顶层设计、学科专业研发、师生自主开设、教育资源整合。翟小宁特别指出,“学校的顶层设计不是学校校长的设计,也不是所有学校领导的设计,而是全校师生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学校的顶层设计。”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教育要解放心灵,使生命自由舒展;理想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真正的教育是灵魂教育;教育要担当使命,为国育才。”翟小宁的报告,现场掌声阵阵,互动提问环节的举手络绎不绝。
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寄语,希望有更多像翟小宁这样的教育家型的校长,能够扛起中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旗帜和重任,带出一批好老师,成就一所好学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说,优秀的校长在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面前应该审时度势,敢于破局,不局限于行政力量的推动,不屈服于世俗的压力,从追求文化自觉的高度去推动教育转型以及教育转型背后的文化转型。只有当生命融入到教育传承的时代使命中去的时候,才会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只属于像翟校长那样,把生命融入到使命中的人,他才有资格享受教育的这种乐趣。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戚业国坦言,“中国的教育痛点,就在于孩子的发展是不舒展的。我理解翟小宁校长的基本教育价值观是人文的,是生命价值的。他强调教育的意义在于实现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自由生长。舒展不是任意,是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最大程度地挥洒,最大程度地发展,是自由与自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