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将提前建成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两万所,培训校园足球教练员3000名。教育部校园足球工作计划的启动,预示着我国校园足球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校园足球何以受到如此重视?它在学校教育中承载着怎样的育人使命,如何确保校园足球工作健康发展?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记者:如今,校园足球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校园足球承载着怎样的育人使命?
王登峰: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首先从足球运动抓起,这是必然的。因为,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学校教育一直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上学好运动 技能,在体育课后参加体育竞赛,这是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应有的内涵。
为了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近几年我们已在全国 48万所中小学布局开展了校园足球项目。我们希望通 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能有5万所学校成为校园足球特色校,也就是说这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在每周的体育课上有一节课学习踢足球,同时这些学校应在校内组织广泛的班级与年级间的竞赛。
过去,很多人觉得体育课就是学生的活动课。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体育课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全是必修课程,到了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体育也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在十多年的读书过程中,每周都要上体育课。既然是必修课,那么体育课应实现怎样的育人目标?我认为首先是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更要体现体育的育人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问题出在了哪里?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他们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之一,是体育课没有教会他们运动的技能,并不是说上完体育课,学生学会了一项技能就可以经常练、可以去比赛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因此,我们推动校园足球,重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而是以足球项目为试点,推动整个学校体育的改革。希望通过体育课,教会学生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 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竞赛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记者: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该如何处理好校园足球训练与校园足球竞赛的关系?
王登峰: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一个人的大脑细胞发育,在6岁到12岁这个年龄段是黄金期、关键期。脑细胞的充分发育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定的体力活动,身体活动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整个脑神经和脑细胞的发展才是最旺盛最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