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37岁的我担任了华山中学的校长。立足兵团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立足华山校情,我首先调整了学校发展思路,提出了“开放式办学、制度化管理、分层次发展”的办学思路和“数字化、生态化、制度化、人本化”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把学校办成“ 兵团一流、新疆名校” 的办学目标。二是针对集中办学后高一新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坚持“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的工作方针,提出了“低起点、缓步走、夯基础、重实效”的12字教学方针。三是坚持“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设立教研室以强化教科研工作,全面负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推进教改实验的实施和学生学业质量提升。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之力,基于对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责任担当,我提出:教育的全部价值与魅力来自于对人性本身的尊重与成全。今天的教育必须尊重其自身规律,必须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关注人的个体发展、差异发展、本质发展,必须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十二年一贯制就应该体现“慢宽活”的课程思想( 小学慢一点:让孩子玩起来;初中宽一些:让学生动起来;高中活起来:让学生自治)。具有华山特质的“ 才丰似华、德厚如山”的育人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着眼未来”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成为指导学校未来实践的方向。近十年的时间,学校不断强化课程建设和教育科研,大胆探索与实践,逐步建构了华山中学“顺应天性、涵养德行、发展个性”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和“玩在华山”的教学模式。
“兵地教育融合发展”是我近年来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 兵地教育融合发展”是利用兵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发展教育相对薄弱的地方和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这也是我们学校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使命。目前,“兵地教育融合发展”办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改变了农民“富了自己口袋,穷了儿女脑袋”的观念,还留住了生源,当地教育生态得到较大改善,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我在探索“兵地教育融合发展”方式方面提出了“敞开校门,构建跨地域协作网络;输血帮扶,激活合作校造血功能以及走访送教,带动一线教师同步走”的策略。敞开校门构建跨地域协作网络,是针对新疆地域辽阔,偏远地区人才难聚,资源匮乏的现实,以开放的胸襟将地域中小学校长、周边地方学校以及兵团乃至全疆范围内有学习需求的校长都纳入到帮扶范围之内,以年轻校长、副校长为重点,以沙龙交流、课题研究、实地诊断、互访交流、任务分担为主的工作模式,积极构建名校引路、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的发展网络。“ 输血帮扶,激活合作校造血功能”,深度联合办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对不同学校校情的研判,给予有针对性的帮扶,不仅停留在校长层面,还推动合作校以及合作校所在地区的整体优质化发展方面。
“走访送教,带动一线教师同步走”。为切实把帮扶落到实处,我每年都坚持去各地学校走访察看,督导督促,结合实际,派遣团队,到各学校开展相关送培,推动共建共融发展。
2015年,我参加了“ 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在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参加为期三年的学习活动。在近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在与各位教育学者的研讨中,与全国知名校长同行的切磋和在与名校长同学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中心帮助我澄清自己的办学思想与理念,借助“ 校长发展规划”,呈现自己的办学实践情况,办学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办学实践的需求,陈述自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优势、劣势与面临的挑战,这是一次重要的自我审视过程。在此基础上,中心采取导师与名校长双向选择、集体培养的方式,为我聘请了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此外,中心还组织专家团队,到我工作的华山中学现场调研,使我更好地凝练自己的学办思想。
调研团队的老师,到若羌县学生家中走访,到和田十四师皮山农场学生家中走访,看望与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之外,中心还通过各种研修活动,如名校互访、高校访学、论坛研讨、入校诊断等活动全面提升我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教育,塑人灵魂,铸人精神,需要长时间的耕耘,我一定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