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以文化人,提升教育软实力
         ——访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局局长哈宝泉

时间:2018-03-13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

 

校长“摘官帽 ”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

记者:近日,聊城市在校长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关键的步子,逐步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打破原来的终身制而代之以聘任制。这一改革对聊城的教育发展有哪些裨益?

哈宝泉: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中小学校长管理机制、提高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市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对学校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对真正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格局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可以强化校长的职业意识,促进校长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打破了校长终身制,给校长带来压力和动力,有利于增强校长的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校长加强责任感,有利于校长务实作风的形成,有利于激发校长的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可以使校长充分实施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理想,坚持专业的、可持续的办学方向,使学校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有利于校长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减少校长的事务性工作,能够使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去。

记者:校长由“ 职务”向“ 职业”的转变,使校长的正常流动成为可能,然而它在校长办学自主权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对校长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校长职级制在聊城推行的过程中,难点何在?改革的阵痛在哪儿?

哈宝泉:校长职级制要往前推,还是要有行政干预,山东省委省政府支持这项工作,全省都在做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由各级编制办公室负责,与教育局联合实施。

改革有阵痛,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第一步“摘官帽”,第二步评级。我们市去年对校长先聘任再评级,已经完成。现在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困难,比如聊城市高新区,学校比较少,有的校长年龄大,不适应职级制改革,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请第三方对校长进行评级。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评估校长职级,相较于以往民意调查,借助技术手段评级降低人为因素干预,家长更加信赖,但是也应该预见到操作过程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来处理,在运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任何一种方式完全地放弃或照搬使用都不科学,第三方评价的效果需要看实际成效,比如数据的准确性。

名校办分校,在家门口“上好学”

记者:聊城市如何发挥名校的引领辐射作用?

哈宝泉:自2015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名校带分校工程,扩大名校影响范围和辐射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更多的人民群众“ 上好学”的强烈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61所名校托管、带动了214所弱校,惠及学生13万名。同时,我市积极拓展名校办分校的内涵和外延,大力引进外地名校、名人来聊城办分校或担任校长,全面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市在“ 名校办分校”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施名校托管薄弱学校,鼓励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二是实施优质高中领办新建学校,对口扶持一般学校,形成优质高中与普通高中,高中学段与其他学段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格局;三是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办学模式,多渠道扩充教育资源。

真正的公平是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的公平,现在的公平还是仅仅局限于物质条件,比如均衡县创建。在这些方面,聊城迈的步子比较大,现在有160多所学校带动200多所薄弱的学校,有的“ 名校”与“ 薄弱校”结对子,薄弱学校全体教师到名校学习培训,效果显著。名校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硬件优势,配齐了分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名校优势,有的实现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纵向衔接和横向协作,有的盘活了薄弱学校和农村教育资源,真正使当地群众受益,受到百姓称赞。用好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办法去提升弱校,这是“名校办分校”的初衷所在。我们计划用3〜5年把聊城市935所学校,通过这种以强带弱的方式,促进学校质量的提升。

记者:随着实践的深入,在全国有些地方,名校办分校的弊端也逐步显现,管理弱化、名师虚化、特色淡化等。聊城市在名校办分校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

哈宝泉:聊城市实行“同步课堂”,利用大数据、微课平台,将优质校的教育资源与薄弱校共享,“同步课堂”的覆盖率已达到了85%。教育信息化加速提升了农村薄弱学校改善,但是在名校办分校的进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每一所高中都带动了五所高中,数量多了,就要关注效果如何,这就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被名校管,作为名校的分校就不管了,这种现象也要杜绝;三是要处理好名校与代办分校之间的关系,力求办学规范化。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