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双一流”高校相继公布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的39所均公布了各自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虽然这几年创新创业非常火爆,但各大重点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只占极少数。据统计,清华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为0.96%,北京大学校本部毕业生创业率为0.67%,浙江大学创业率为0.6%,上海交大毕业生创业率为0.3%。
也就是说,清华、北大、浙江、上海交大4校的毕业生创业比例都没有超过1%。整体办学质量居于全国前列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有助于社会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现实。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创业,但多年下来,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并不见多大起色,这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反思大学毕业生创业工作,转变思路。
分析我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业工作,主要着力在两方面,一是给学生进行创业梦想的教育,这一教育有不错的效果,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有创业梦想;二是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包括大学期间休学创业。可这两方面工作,却没有转化为创业实效,原因在于,大学生没有投身创业所需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的能力,真要选择创业是很困难的。此前,舆论担心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会令大批学生休学投身创业,还开展过学业和创业孰轻孰重的讨论,而这种讨论完全脱离现实,创业又不是请客吃饭,哪有那么多学生会不考虑自身的能力实际,就选择创业的?
因此,要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就必须回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上来。从根本上说,这需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学分制教学,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我国包括重点高校在内的所有大学,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解决两方面问题。其一,推进学分制教学,给学生自由选科、选师、选时的空间,以此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个性和兴趣培养。北大等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实行完全学分制教育,但总体看来,由于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不能充分自主设置课程,各校的必修课比重很大(超过80%),学分制基本还是学年学分制。
其二,改革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育,转向实行探究式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和质疑精神。目前,由于高校对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教学,因此,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不足,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甚至采取应付的态度照本宣科。教材老化,课堂教学枯燥,缺乏过程评价和管理,不要说无法培养有个性、特色和创造力的人才,就连培养合格人才都难。对此,教育部最近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本科教学首先要保证基本质量,要保合格;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则要求,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欲速而不达,抓创业率数据,不如踏踏实实抓人才培养。于教育部门来说,要推进教育管理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于高校来说,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第一要务,包括建设“双一流”的大学在内的所有高校,都必须认识到,离开一流人才培养,不可能建设为一流大学。而一流人才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拥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周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