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积极而理性地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

时间:2018-03-20作者:张 丰来源:教育家杂志

 

构建长效的机制。从“疾风骤雨”到“稳步前进”,将教学改革融入长线工作规划,以改革实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阵地。

教学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通过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来改变教育教学的实践。

改革之初,在自发性改革向推广性改革发展的时候,我们提出“ 积极而理性地推进教学改革”的口号,既防止简单化、模式化的做法,又反对消极否定与保守退却。首先要强调积极,要给予基层学校“ 一种力量”,让学校感觉到“ 一种助势”。同时,积极之中还须有理性,要立足现实,尊重规律。愿意课改的,必须鼓励与倡导;改革意愿不强的不勉强,改革条件不成熟的不急于上马,改革遇阻停滞的允许调整;对于决心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抓住时机,积极支持,顺势引导。

推动教学改革固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师资队伍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必须将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让教学改革成为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要使教师理解并投身教学改革,让教师亲身体会这种学习方式。一要研究学生,这是校本研修的新聚焦;二要改进教师研修,以“学为中心”的教师研修促进教师理解和践行“ 学为中心”的课堂。

 

教学改革走向新阶段

 

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陈宝生部长指出的“课堂革命”,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引导教育工作者将改革视点聚焦到课堂上来,昭示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返璞归真。下阶段,我们将以此为指导,将教学改革推向新阶段。

坚持“教为学服务”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教关系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正如陈宝生部长文中所说,“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到深水区。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建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于学,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浙江教学改革是从课堂突破的,也是从转变学教关系切入的。我们强调,教师是“站在学生身后的”支持者与促进者,要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不变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仍将是未来课堂的最重要的特征;促进理解、经历深度学习、提升高层次认知能力将是有效课堂的重点关注。

从课程的视角思考教学的改进。以往谈教学,较多的是从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角度,但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的改进还需要从课程的视角来思考,从而形成推进教学改革的新线索。

首先,从有利于自主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角度改进课堂学习设计,落实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建设。其次,突破以课时为单位的学习设计,开展基于整体思维的单元备课,让学生面向整体任务,聚焦核心问题,促使“ 碎片化学习”走向“ 整体性学习”。第三,加强学科实践性学习,减少坐着学的“ 课堂学习”,增加蕴含学习意义的经历。第四,通过主题综合课程,还学生以自然的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跨学科的学以致用的学习实践,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科教育中的实践学习与综合学习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让学生在源于生活、成于真实、收于解惑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化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以“实践问题”为对象的问题解决过程,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真切体验。

重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新常规。推进“学为中心”的教学,必然要依托学校教学常规,促使常态课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这既需要区域层面通过建立规范,指导教师实践学教方式的变革,又要鼓励学校层面积极改革,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从“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的过程中,教学常规也需与时俱进,以重构“学为中心”的教学要求与细则,指导教师付诸实践。教学规范可以以课堂教学活动诸环节的主要教学行为为线索,也可以以“学为中心”课堂的操作要素的实施要领为线索,也可以从学科特点出发,分课型提出教学建议。

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习变革。近年来,以信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信息技术渐从知识呈现的工具向学习活动的支持平台发展,并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之一。人们原本习惯的课堂因此有了许多变化的可能,智能教育时代的学习变革呼之欲出。当“ 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置于微课、电子书包、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后,致力于学教变革的探索者有一种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应用技术促进学习变革,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生长点。

教学改革必然是“ 永远的长征”。为促进学生真实的学习,大家继续协同努力。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吴俣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