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选修课程课开发主要为教师专业课程的延伸,或者是教师个体兴趣特长的单一化整合。
我以项目式学习为研究思路,通过高中各学科间的融合、协作、互补、铺砌,进行选修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意义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深化课改。
这套体系以学科为轴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校本课程体系的特色,进行课程横向拓展与纵深发掘,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求同并融、异科教师团队的合作开发、学科交叉知识的共研互补、选考组合需求的学科铺设四个方面进行教师选修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
并融:学科核心素养的求同并融
“并融”是在研究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寻找学科间核心素养的近似与融合,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交融,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聚焦,在选修课程开发中,实现多学科间核心素养的共同辩证统一,在学生多元智力发展过程中,达成素养培养的有效化。
高中学段的学生,其核心素养培养的主体内容是人文底蕴的积累与科学精神的渗透。分解到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利用选修课程的多样性,更易达成核心素养在知识层面上的多维聚焦。
例如,我校自主开发的选修课程《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属于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展示良渚特殊的地域环境的发现,讲解文明起源的必然性;通过各类考古发现,展现良渚先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中力求打造中学历史与地理学科的“ 生命课堂”。
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其核心主旨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达到教育的多元化。自主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健康而独特的生命个体。在多个学科中表述的创新素养,便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核心素养的表述中,物理、技术、生物、化学等选考科目中,都对责任意识作了表述。而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是参与社会建设的生涯规划内容。那么,在选修课程开发中,与生涯规划相关联的课程,便是核心素养下“ 社会参与”的有效体现。
本选修课程是在高中物理课程基础上,对航天航空类大学专业的初步对接,是学生个体生涯规划中大学专业和职业规划的深度体验。
协作:异科教师团队的合作开发
“协作”是指教师通过其他教师构建合作关系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协作关系中,尽管具备一致的研究目的,但各自又有其分内的研究职责。
校本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开展往往是个体独立开展的行为,单个个体既是课程开发者同时也是实施者,每个个体间相互孤立的现状对校本选修课的质量及实施效率带来了极大抑制作用。
例如,我校多个学科合作开发的“高中生生涯规划”,通过多学科教师及研发组共同来研究同一门课程的设计,从多个视角来认识和把握课程的教育目的与发展方向,在理论框架既定的基础上综合性编写各部分的教学内容,或者依据教学目的来增设相应的活动或栏目。
跨学科教师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围绕同一个项目主题展开思想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不同学科的教师依据各自专业视角提出自己对学科发展趋势的见解,有效融合多个学科教师的意见,实现课程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为多个学科间的交叉研究与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
互补:学科交叉知识的共研互补
“互补”是指开发课程的成员为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而寻找一定的伙伴共同承担责任,以各自的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来解释同一现象,突破师资力量不足和单个学科的局限性,以此形成对某个问题相互补位,进而对该问题形成更深层次更多角度的研究,从而得出更科学全面的结论。
校本课程的发起往往源自于开发者的个体行为,这就使得贯穿课程开发和实施时容易使得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重叠为一,这种“孤军奋战”的尴尬局面严重地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很多开发者具备了对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灵感,但是缺乏构建教材的素养,也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因此很多开发者仅仅只能做到“率性而为”,无法建设成一个完整的“开发—实施—更新—再实施”的体系,甚至部分优秀的选修课因为实施者人员不足、课时冲突而被迫搁浅。因此,如何将校本课程从一种个体行为走向团队行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事物的发展和评价具有多面性,而解释这些事物也应该从不同的维度去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既然有了不同学科的教师,必然会带来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此时团队的合作就成了重要节点,如何将不同学科中的素养求同存异,如何将同一个事物用不同的学科观念进行合理的释义,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相互的渲染和渗透就成了课程开发团队的重要议题了。
铺砌:选考组合需求的学科铺设
“铺砌”在新高考背景下,帮助学生找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铺平学习道路,减少坑洼与阻碍,各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开发出互融的选修课程,为学生七选三的课程组合需要铺设道路。
在新高考背景下,文理科结合成为高考科目已不是梦,比如“物理+历史+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等等组合,已是见怪不怪。在此种情况下,学生需要更广的知识面和强而有力的思维方式。因此,各学科教师可以共同开发选修课程,帮助学生达成知识与思维层面上的多维聚焦,从而更好地完成七选三的课程选择。
在高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学科的科学性比较强,政治、地理、历史则偏重于人文,通用技术则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比较综合的课程。各个学科的相互碰撞,则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如地理学科高中阶段虽属于文科类,但是其实质则是需要理科思维,若与物理化学结合,则会大大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需要具备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教师选修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让教师的兴趣爱好有了更广的展现,积极性提高了,知识结构有了更宽的整合,视野拓展了,教师间的协作沟通有了更深的实践,人文情怀浓厚了。
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鼎式”特色课程的学习中,充分体会生命的能量、感受生命的活力,以崇高的家国情怀为理想,以尊贵的生命态度为内涵,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希望,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中学)
责任编辑:孙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