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体育教学改革,要有新动作

时间:2018-04-28作者:吴爽 周彩丽来源:教育家杂志

本刊讯(记者 吴爽 周彩丽) 4月27日,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座谈会暨改革试验区现场展示会在四川省绵竹市召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竞赛部主任程洁及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1所学校体育改革发展项目牵头学校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全体与会代表深入学校观摩了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联盟试验区特色操成果展示及全员运动会、体育大课间、课课练和“一校一品、精品社团、新兴项目”等现场。同时就新时期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王登峰在座谈会上,对11所学校体育改革发展项目作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形势、改革的路径等作了重要讲话。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体育教学改革,要有新动作

 

明确学校体育的定位、内涵、路径

王登峰说:“2018年,教育部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他认为在当下,学校体育呈现以下三个态势。

第一,学校体育价值定位越来越高。学校体育从内涵到实践方式、目标,习总书记都作了非常全面的阐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体育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高度,给学校体育以充分的肯定。

第二,学校体育的内涵越来越清晰。体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这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其次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磨练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再次,提高中国体育的竞技水平,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

第三,发展学校体育的路径越来越明确。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以及为支撑这三大体系而建设的保障体系。包括师资、场地、经费,安全风险防控,意外伤害保险,加大宣传,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等,把这些支撑做好,教学和技能训练、竞赛就能落到实处。

 

体育教学改革重在“教、练、赛”

王登峰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做。“教”要用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授系统的知识;“育”是用价值体系育人,价值体系包括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要融会贯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是创新体系,把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已有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学习和借鉴过来,形成我们的一种创新性行为。同时,要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

学校体育教学的内涵清晰后,要一件一件落实,重点在教、练、赛。第一,要教授健康知识。当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授不充分、不平衡的表现明显,健康教育要把它作为基础性板块纳入体育教学改革中。这不能强求体育老师,他们上学的时候没学过健康知识,让他们给小孩讲授健康知识,强人所难,可以专门组织健康教育专家,研讨教学指南、教学大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授相关健康教育的知识。第二,要勤加练习,甚至课课练、每天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要“赛”,要全员参与,自成体系,班班有队,周周有赛。

 

要深化对体育文化丰富内涵的认识

王登峰强调,教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体育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立足新时代、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是坚持“面向全体、面向人人”的基本原则,以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运动技能、健全人格品质为基本落脚点,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训练体系、完善的竞赛体系。二是将在推广校园足球改革探索出来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辐射到校园篮球、排球、武术、冰雪等学校体育项目中,推动各地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教学特色。三是推动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经常性参与相关竞赛活动,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王登峰说:“一方面,要繁荣体育文化,而体育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对体育的热爱是体育文化的核心;二是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让竞赛流行起来,这样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就完全可以实现。第三方面,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让体育成为国民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体育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使全社会对体育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各个年龄段、各水平、各组别的竞赛,在全社会风行。这是体育文化”。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