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用责任铸就有爱的教育——云南省昌宁县第三中学校长刘冰和他的“生态教育”

时间:2018-05-29作者:熊增良 鲁晓承来源:教育家杂志

刘冰,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到全县示范性初级中学校长,30年来,他用爱和责任擦亮了茶乡教育,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次精彩跨越。

 

这位来自更戛大山的汉子,待人真诚,却不善言辞。也许,在他的眼里,教育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在近20年的校长生涯里,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那就是:老师必须把学生放在心上,校长必须把老师和学生装进心里。确实,在更戛中学担任校长期间,刘冰就是用这种爱让更戛中学的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越。在校学生由300多人发展到1200多人,办学水平跃入了全县前列,跻身于保山市前20位,不能不说是昌宁教育的一个奇迹。

 

2015年,刘冰调到昌宁县第三中学,担任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如何让昌宁三中再创新辉煌?他一直在思索着,通过与家长交谈、与学生交流,他盯住了“生态教育”,以“党建引领,生态教育”为学校党建工作主题,将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长、校园环境文化深度融合,遵循教育规律,按学生成长规律施教,打造校园文化全环境,构建新型教育生态。发展思路有了,接下来具体怎么做?刘冰在实践中探索前行。

 

组织引领,创建教师成长生态。学校党总支积极为广大教师的成长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将学校的发展变成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教师与学校荣辱与共。对学校有情,对家长有义,对学生有心,形成良好的教师成长生态。学校党总支围绕建设坚强有力的服务核心与建强本领过硬的服务队伍,重视抓培训、提素质、强队伍,积极实施“党员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党员教师的参训率均达100%。通过将党支部建在各年级组,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队伍管理进一步夯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三亮”工作、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青蓝”结对帮教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党员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立德树人培育“真善美”,个个争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立足学校实际,进一步转变教师队伍建设观念,注重教师队伍个体间的差异,提出队伍建设“人人有发展,个个有提高”新理念,搭建党员教师发展的新型生态平台,使党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用责任铸就有爱的教育——云南省昌宁县第三中学校长刘冰和他的“生态教育”

 

思想引领,创建学生成才生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各党支部重点对“什么是好的教育”进行了专题研讨,使教师认识到教育要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的生态成长。学校党总支领导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团委、年级组,通过组建多元文体社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社团,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文体艺术节、减负提质的生态课堂等活动促进快乐成长。学校党总支适时地提出了“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特长好、习惯好”的“五好”学生标准,确立新型评价机制,创建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生态。

 

文化引领,创建校园育人生态。从环境文化、责任文化、农耕文化、“幸福、和谐、足球”三中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实施“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大力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创建优美且富含人文气息的校园育人环境,使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果蔬喜人的自然景观与校内寓涵深刻的校训、校风、校歌、校徽、对联等人文景观相映生辉,让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教化人;积极建设校园责任文化,把党建工作任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学校发展目标、教育教学质量等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党支部、各处室、年级组,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每个党员教师,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增加学生对农耕文明的劳动体验,享受收获的快乐,放松身心于田园,珍惜劳动成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饮水思源,富而思进、福而知恩,感恩父母,感恩党和人民,树立远大理想抱负,更好地报效祖国;倾力打造“幸福三中”“和谐三中”“足球三中”,使之成为昌宁三中的一张文化名片,使学校成为吸引师生、吸引家长、凝聚人心的魅力场所,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幸福感、归属感,使校园生态文化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引擎。形成了管理生态,育人生态和学校社会生态的生态教育格局。

 

自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以来,他始终以尊重每一个教职工和学生为基础,最大化地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努力创造和谐温馨的校园人际氛围和心平气顺的事业氛围。他关心体贴每一个教职工,关爱每一个学子。他致力于教师团队建设,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对学生有爱,对事业有情,对家长有责,对学校有义的教师团队正在成长。牢记三中发展艰难的昨天,珍惜三中辉煌的今天,创造三中美好的明天!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茶乡教育的沃土上,他凭着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他的团队,饱蘸时代激情,描绘着昌宁三中教育更新更美的时代画卷!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