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记者宋欣园)5月28~30日,第四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活动在京举行。本届创新周以重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领导,教育界专家学者及教育创新企业代表,围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新模式”“新政策”“新趋势”“新资本”“新技术”“新产品”等话题,展开对话,助推“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发展。
开幕式现场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立足中国学校教育的实际,融合国际先进理念与经验,努力探索高质量、多样化的学校形态,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介绍表示,本次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将进一步探索未来教育的构建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在致辞中提到,当前,中国进入了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互联网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推动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刘圣国则希望从事互联网教育的企业和机构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学习研究,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圆桌论坛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围绕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话题同与会者展开交流。
钟秉林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资源正朝着多样化、优质、有选择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他期待所有教育界人士以及教育外部各个领域人士一起努力,共同促进国家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汤敏认为,未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全世界可能都会来跟中国进行竞争,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教育,培养出全新的、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人才。这是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方向。翟小宁从学校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他提出,教育与人的幸福和发展、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要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校如何实现创新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表示,未来学校将更加以人的成长为核心,形态上更加开放,更加接近真实的生活和实际,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体验性、群体性,强调个性化的学习,组织形态上更加扁平化,更加平等,更加自治。
“在信息时代下,知识获取与传授的方式都呈现了碎片化,怎样用碎片化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系统的知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议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就“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话题同与会代表展开交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陶西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中国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戴家干,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刘洋共同为未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据悉,在本次活动上还宣布成立了“未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据“未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筹备组组长朱大勇介绍,中心将以深度融合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打造未来学校的生态、引导未来学校教育创新为宗旨,以未来学校八大中心的应用研究和落地实践为方向,依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优势和研究成果,以及教育的前沿技术,整合协同集成各种优质资源,全方位、多维度地解决未来学校建设与运营中的现实问题。
本届创新周活动为期3天,并同期举行教育创新应用体验活动,为与会代表搭建了沟通思想、联通产品、促进合作的展示交流平台。
在30日的创新周活动闭幕式上,还正式发布了《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6-2017)》,该书围绕“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这一核心议题,从理论、技术、方法、案例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助力中小学教学改革。
本届创新周是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的指导下,由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同承办,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关村创业大街、互联网教育商会、桃李资本、京育基金协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刘圣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原副台长兼总编辑陈力,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密,海淀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互联网教育商会会长张爱志共同启动第四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
教育创新应用体验现场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