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北川中学涅槃重生 学子感恩砥砺前行

时间:2019-10-29作者:温艺晗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这块羌族红的哈达和装满星星的瓶子,是北川中学竣工典礼上同学生们送给我的,他们当时是为了表达一种感恩和感谢之情,但我把它们带回来之后,却变成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份份牵挂。”近日,新北川中学的设计师、北京建院建筑师王小工在北京电视台举行的“国之都·梦之城”大型主题晚会上对记者表示。

如今的北川学校,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一所高中。学校采取住宿制,能同时容纳5200名学生学习、寄宿(学校现有3000余学生),拥有千人会议室及高一、高二、高三教学楼等11栋建筑。

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地震,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1000多名师生不幸遇难。两年后,一个新北川中学拔地而起。学校建筑的抗震烈度达到8级,采用桩基施工,每隔1.8米,就打一根深度为8米的桩基。这样的桩基施工,在全国都很少见。新北川中学,成为新城中最坚固的建筑。

据王小工回忆,当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设计北川中学时颇费心思。在教学楼的设计上,设计了坡道疏散模式。“当时有100多名学生在地震时留下了残疾,他们需要坐轮椅、拄拐杖上下学,于是为这些孩子专门设计了坡道,但又怕孩子们走这些坡道时太幽闭,就打开了一些空间,这样的话,他们在走的过程中,心情时刻是放松的。”王小工说。

由于资金的限制,在校园座凳的安排上,他们找了当地最普通的红砖,又用水泥配了一些瓷砖,但怕孩子们坐上去凉,用了一些生态木,就组成了现在学校的座凳系列。

2010年9月1日,3400名师生走进了新北川中学,灾后的北川中学首次正式开学。“楼修好了,先进的教学设备都到位了,真正的重建才刚刚起步,教学质量需要有大的提升。”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在竣工后的开学典礼上向全校师生承诺,“三年恢复、六年提升、九年跨越,北川中学要办成一流学校。”

近年来,北京、香港等地的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对北川中学进行“教学援建”;“学思课堂”课改实验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与绵阳中学合作办学助推学校快速发展;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设立“北川中学爱心学校”特色项目,支持学校后续发展……

如今,“九年跨越”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北川中学教育质量从稳步提升到高位跨越,已成为绵阳市高中快速发展的新名片。

刘亚春说,未来的北川中学,要保持和发扬在抗震救灾和重建中凝聚起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怀着感恩之心,走素质教育发展之路,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正如高三25班的刘芷涵同学所说,“我们知道北川中学的一栋一梁、一砖一瓦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常怀感恩之情,不惧不怕,勇往直前。”

 

北川中学涅槃重生 学子感恩砥砺前行

无人机航拍北川中学校舍一角

 

北川中学涅槃重生 学子感恩砥砺前行

教学楼里为残疾学生设计的坡道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