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鲁洁:德育学科建设路上的追梦人

时间:2019-11-04作者:冯建军来源:教育家杂志

鲁洁:德育学科建设路上的追梦人

 

曾任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的鲁洁是南师大“土生土长”的学者。她从17岁到89岁,始终在南师大,深耕于她所钟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她是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全国教育科学突出成就奖获得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理论重建与发展的持续领跑者,也是21世纪初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设计师。

1985年,全国德育专业委员会成立,鲁洁担任学会理事长长达二十年。“ 七五”期间,鲁洁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逢贤一起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德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研究工作。作为这一课题最终成果的《德育新论》梳理和界定了德育中的基本问题,其中鲁洁提出的“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德育的超越性”等观点,使德育摆脱了政治化、工具化,回到了“人”的本身。她所理解的“人”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在生活中发展的人。基于这种认识,她把德育放在生活中,提出了“生活德育论”。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71岁的鲁洁承担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她将“回归生活”作为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优良生活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准确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真切感受等,奠定公民的基本品质,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

2002年6月,鲁洁又接手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写。面对现实中不少品德课“假大空”、不受欢迎的现状,鲁洁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让道德教育成为最具有魅力的教育”,她要寻找属于儿童的德育,构建属于儿童的道德生活。要完成这一任务,除了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理论,更重要的是了解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每在教材编写中遇到了问题,鲁洁总是说:“去问问孩子,他们才是最大的权威。”

2012年5月,教育部再次委托她担任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主编。2019年9月,这本教材全面投入使用。此时,89岁的鲁洁还在研究怎样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更有收获,为此还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设立“小学德育课专项研究基金”,资助全国的小学德育课教师参与教材和教学的研究。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为了我国德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位老人仍走在路上。

责任编辑:王梦茜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9年9月刊 总第189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