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第一届儿童脑智发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时间:2019-11-11作者:邢晓凤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0月30日至31日,第一届儿童脑智发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联合主办。本次会议旨在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探讨从婴幼儿到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脑智发育基础和临床研究,讨论领域内的关键问题与难点问题,共同推进儿童脑智发育研究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贺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黄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彭芸担任会议联合主席。

 

第一届儿童脑智发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婴幼儿到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类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而且,个体的脑智发育受到基因、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调控,并与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儿童脑智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是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等领域内的前沿方向,而且对于儿童健康与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出席大会并致辞,他表示儿童青少年发育阶段是个体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阶段进行脑发育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婴幼儿脑发育极具挑战性,既要开发特有的分析技术与方法,又要耗费大量资源收集数据。幸运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对这一领域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葛文彤表示,现代神经影像与脑科学的迅速发展将发育儿科学带入了一个全新时代。脑影像技术不仅可以从脑激活、脑连接和系统的层面揭示人脑发育障碍与功能缺陷机制,还有望构建一体化的脑认知神经障碍模型,有助于早期发现儿童脑发育障碍、提供药物治疗靶点。

会议联合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黄浩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考虑到领域内专家们多样化的研究背景与创新性的研究专长,组委会有意采取了多学科交叉的论坛组织形式,内容涵盖了多种成像技术与分析方法,包含了神经组织学、神经生理学与神经影像学等多学科进展。从2000年开始,儿童脑智发育研究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欧盟不断推出了大型儿童脑智研究计划,包括PNC发育队列、dHCP脑计划、BCP脑计划等。希望本次会议对与会的专家学者,年轻科研工作者以及博士生都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会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Fernando Calamante,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Serena Counsell,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Weili Lin,中国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所、深圳大学教授谭力海进行主题报告。谭力海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应用脑成像技术,探讨了汉语阅读中枢及拼音输入法对阅读中枢发育和发展的影响。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大脑早期发育研究中心的教授Serena Counsell 是欧盟发育脑连接组计划(Developing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dHCP)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围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早产儿的异常早期大脑发育主题对dHCP目前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计划进行了报告。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教授Weili Lin是美国婴儿脑连接组计划(Baby Connectome Project, BCP)主要负责人,他详细介绍了BCP的项目设计,并带来了该项目的最新进展。

此外,大会还包括19个特邀报告,涵盖儿童脑智发育相关的组织学、心理学、神经影像学、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等不同主题。报告人包括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Dinggang Shen、Gang Li,克罗地亚脑研究所教授Zdravko Petanjek,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John Sweeney,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博士Gareth Ball,清华大学教授Stella Christie,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Duan Xu,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Peiying Liu,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黄浩,以及来自国内的山东大学教授刘树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杨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黄晓琦,浙江大学教授吴丹,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彭勤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彭芸,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陶沙、贺永、博士郁曦等。

 

第一届儿童脑智发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300多位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和临床医院的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参会嘉宾就目前国际儿童脑智发育研究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在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技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讨论。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