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时间:2020-01-13作者:宋艳红来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1月11日,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隆重开幕。此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于越教育基金会赞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宇主持开幕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教授致欢迎辞。论坛邀请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游森、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北京大学名誉校董于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刘堂江、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人大附中拉萨幸福学校校长舒大军、北大附中原校长康健、成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山东枣庄实验学校校长孙飞、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同学会会长王寅、四川凉山甘洛县副县长许艳、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北大基地学员校支教教师代表刘德伟等十余位校外嘉宾和北大学者共同做主题报告和对话。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新网、陕西电视台《教育正能量》、必达亚洲、京领教育、PADIS、北大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并全程进行了在线网络直播。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论坛现场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陈晓宇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指出,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传递性的重要作用,其中,基础教育处于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高度重视,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的成就尤其举世瞩目。闵维方教授强调,在看到辉煌成就的同时,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保持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如何加快基础教育的智能化进程等问题,都是基础教育领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闵维方教授表示,与会专家、学者和老师们的观点碰撞将为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闵维方教授致欢迎辞

 

随后,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游森致辞。他指出,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过去七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适合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中小学超纲超前、学生课外培训负担过重、评价唯分数导向等。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就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但更多的具体问题仍需要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共同探讨,期待与会者间的交流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游森副秘书长致辞

 

最后,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北京大学名誉校董于越博士致辞。他首先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教育行业从业的实践经验和切身感受。于越指出,在教育领域工作14年、参与管理39个城市的一百多所学校后,他对教育行业的了解愈加深入,也愈加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以及市场环境、政策变化带给民办教育机构的影响和冲击。于越表示,北京大学的求学经历培养了他的家国情怀,使他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并因此于2018年出资赞助北京大学设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希望中心在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创新,紧密与一线实践相结合,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期待在今年的论坛中理论与实践碰撞出新的火花。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于越博士致辞

 

开幕式之后,进入论坛特邀主题报告及主题对话环节。第一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晓宇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首先发表了题为“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工作”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对基础教育有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7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重要成就,但目前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地区间教师质量差异较大。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缺编现象严重,教师整体质量不高。第二,伴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中大量使用,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第三,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可能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第四,校外培训机构亟待规范,避免扰乱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最后,顾明远教授表示,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顾明远教授做主题报告

 

第二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岳昌君教授主持。

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发表了题为“教育的使命与价值”的主题演讲。他以北京四中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道元试验班和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的教育探索为例,分享了自己近二十年对“好教育”的求索之旅。他指出,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在于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激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普通型学生变为特优型学生、全优型学生,让一个“普通”的孩子变得不再普通,这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强调,学校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格性构建、生物性构建、社会性构建和工具性构建。最后,他以润泽学校的寄语为此次演讲作总结,指出教育应让孩子为适应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刘长铭校长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宇发表了题为“教育公平与中小学布局研究”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一项教育财政均衡与中小学布局的研究。他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显著提升,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迅速、但学校的数量总体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城乡中小学校数量和布局的调整将普遍且长期持续,而质量、效率与公平的权衡与取舍将成为关键。该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教育公平和财政均衡。从层级上看,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的县内差异远大于县际差异,省内差异大于省际差异;从影响因素上看,造成财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学校规模和生师比的不同。其二是学校空间布局和学校规模。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服务半径小且相互紧邻的小规模学校同时存在;在人口稀疏的边远山区,大规模学校服务范围半径过大,学生家校距离过远。其三是学校的服务半径。我国小学的服务半径受学校固定资产规模、所在地人口密度、所在地城乡属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城乡学校的服务半径差异显著。基于上述研究发现,陈晓宇教授指出,对于服务面积大的学校,政府需要保证其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在涉及学校服务半径的决策中,需统筹考虑政府办学成本和居民求学的个人成本。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陈晓宇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大会进入主题对话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刘堂江、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人大附中拉萨幸福学校校长舒大军、北大附中原校长康健围绕“新时代的卓越教师培养”主题展开讨论。

王欢校长表示,在当今社会,“做好老师”不容易但却非常重要。教育的发展重在教师,只有教师对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深刻的理解,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她指出,“做好老师”首先要有“爱”,这个“爱”既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爱,也包括对儿童的爱。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履行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王欢校长特别强调,教书育人的关键在于育人,要让孩子有能力做有意义的事情。于伟校长对王欢提出的“教与爱”表示深有感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卓越的教师要很好地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主张“率性教育”,保护儿童的天性;第二,卓越的教师要很好地研究教育教学,当好儿童认识世界的“梯子”,让世界成为教室;第三,卓越的教师需要情怀,更需要大学特别是师范大学、教研机构的支持。刘堂江从“卓越教师的内涵”和“卓越教师的培养”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他指出,卓越教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中华师道自觉、饱含教育情怀且能践行知行合一,具备“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精良”、“教学相长”、“人梯精神”等八大特质。他提出,卓越教师的标准应该随任教阶段而变化,例如卓越的中学教师要求专业突出、底蕴深厚,卓越的小学教师要求素质全面、专长发展等。刘堂江最后强调,卓越教师是从教育实践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要给予教师适宜成长的环境以及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空间。康健校长指出,卓越教师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老师应当“顶天立地”,既要守住教育和人格的底线,也要勇于站在时代的前沿,应对“唯分数论”等挑战性问题。舒大军借助两句歌词生动地分享了他对卓越教师的理解。“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这句歌词主要指卓越教师既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坚守教育中不变的本色,如教书育人,幸福成长。“你要问我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这句歌词主要主张卓越教师要多学习、多备课,要变成一条河流、一片海洋,不断汇流和探索。

最后,围绕“如何让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成长为卓越教师”这一问题,主题对话环节的嘉宾们从“加强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寻找教师楷模”等方面进行了畅谈。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新时代的卓越教师培养”主题对话环节

 

下午,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继续进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哈巍主持第三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环节。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表了题为“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与高校的人才选拔”的主题演讲。他首先指出新高考是新时代的高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思想的体现。随后,秦春华重点解读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文件》、《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两项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他指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书中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主要考察内容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基础知识,考核的方法特性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从课程的层次来看,秦春华认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将组合成高考考察的内容,而选修课程将集中体现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其质量、水平和内容更为重要。最后,秦春华简要介绍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他指出,设置先修课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大学与中学的无缝衔接,改变中学教育紧紧围绕考试进行教学现状。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秦春华院长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提升教师学习科学素养:学习科学与教师发展”的主题演讲。他通过“可汗学院的学习仪表盘”、“新老住院医师眼球运动的区别”等生动案例,强调了以“人如何学习”和“如何促进有效学习”为研究内容的学习科学的重要意义。随后,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学习科学的双重通道原理、容量有限原理和主动加工原理。双重通道原理是指人类拥有分别用于加工“言语材料”和“图示材料”的单独通道;容量有限原理是指人类的每个通道同一时间所能加工的材料是有限的;主动加工原理是指有意义的学习发生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恰当的认知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尚俊杰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包括开发教育游戏、搭建学习科学项目实践等,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们学得更科学、更快乐和更有效。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尚俊杰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贾积有教授发表了题为“平板电脑助力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潜力”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一项基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的研究。该研究收集了六个省市九节中小学英语课堂视频,发现平板电脑在英语课程中主要有四个功能,即多媒体教材演示、自动检测答案正误、做题和拍照录音录像。他指出,混合式教学方式将线下传统教学和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线上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检测不及时、缺少针对性反馈、不利于个性化学习等不足。具体来说,平板电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面对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听读有助于其全面理解学习内容;第二,面对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实时评测便于及时了解其情况;第三,面对全体学生的自我纠错有利于保护其自尊心。平板电脑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朗读和发音的个性化评测手段尚为空白;第二,对更多检测题型的个性化评测技术有待研发;第三,面对全体学生的当堂当众纠错方式会挫伤学习积极性。贾积有建议,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常态应用,研究机构应大力研发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评测系统,英语教师应熟练运用平板电脑的各项功能。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贾积有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蒋承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奥赛经历与资优高中生创新能力——暨高中教育系列研究分享”的主题演讲。他重点介绍了高中生创新能力与奥赛经历关系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张厚粲教授团队开发的《创新能力综合测评》对345名高中生进行研究,发现资优高中生的奥赛经历与其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奥赛参与有利于强化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不同奥赛学科对资优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蒋承也强调校内外环境的改造,尤其是采用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蒋承还简要介绍了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所做的系列研究,从研究和实践两个领域描绘了高中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蒋承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副教授主持第四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环节。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马莉萍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县域高中教育资源均衡改革及其效果”的主题演讲。她指出,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县域高中的教育质量关乎中国教育的底色。当前,县域高中面临教育投入差异巨大、生源流失、师资流失等困境和挑战。为缓解困境,某县域高中开始实施中考成绩排名中等(如400名-2500名)的学生随机分配入示范校和普通校的措施。通过数据分析,马莉萍发现,改革对县域高中的本科达线率和大学录取率没有显著影响;进入示范校显著提升了学生选择理科的可能性,但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和重点大学录取机会没有显著影响;学生被四年制本科大学录取机会显著降低,但被高职高专录取的机会则显著提高。最后,马莉萍从生源均衡与生源流失、资源效应与同伴效应、鸡头与凤尾、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学生的学科优势及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马莉萍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丛斌发表了题为“中国高考难度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从县市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公平的视角”的主题演讲。该研究以“高考一本线占总分数的比值”作为高考难度的重要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县级高中对高考难度敏感度更高,高考过难会显著降低处于相对劣势的县级高中、农村孩子的精英大学入学机会,不利于他们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因此,郭丛斌强调,高考命题部门在命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县级高中学生和城市学生的相对差距,在设定高考难度时,需要在筛选功能和教育公平中寻找、实现平衡。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之道是提高县级高中的教育质量。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郭丛斌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丁延庆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新高考录取机制改革与志愿填报”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强调了科学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指出志愿填报可能带来巨大的教育选择鸿沟,志愿填报的信息公布与咨询辅导也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随后,丁延庆介绍了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种填报方式。他认为,顺序志愿比平行志愿被退档的风险较高,平行志愿一般均需要服从专业调剂,否则一旦遭遇退档将进入下一批次录取。最后,他还简要介绍了“定位”、“批次”和“冲保”等志愿填报的具体策略。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丁延庆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下午的主题对话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编审范皑皑主持。在观看“千里支教,勠力扶贫”的短片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朱红、成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山东枣庄实验学校校长孙飞、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同学会会长王寅、四川凉山甘洛县副县长许艳、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北大基地学员校支教教师代表刘德伟围绕“教育扶贫——走进四川凉山”主题展开讨论。

许艳从政府视角出发分享了对教育扶贫的理解。她介绍道,秉持“扶贫先扶智”、“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甘洛县近年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补齐学前教育的短板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实施教育信息化2.0建设。她对北大名校长领航工程支教教师的帮助表示谢意,并希望未来该工程不仅“输血”,也能“造血”,为甘洛县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

孙飞从领航校长的角度探讨了支教老师应有的品质。他指出,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支教老师首先需要具备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其次,支教老师要具备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教育视野,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看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后,支教老师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责任担当,为国育才,为民育子,倾注心中大爱。

刘德伟从支教教师的角度,通过“感恩”、“感受”和“帮扶”三个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支教经历。他对北京大学的名校长领航工程建设和甘洛县的生活服务保障表示感谢,也深深为当地淳朴和可爱的孩子所感动。刘德伟介绍道,17位支教教师在课堂上以“同课异构”等方式帮扶当地教师改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在向当地的教师和孩子学习。

朱红从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分享了她对教育扶贫的看法。她首先分享了一个彝族17岁辍学母亲和一个为了得到政府帮助而主动感染艾滋病的村民故事,指出要改变社会现状任重道远。随后,她引用社会学家保罗·弗莱曼“耐心的行动者”和“谦躬的战士”的概念表达对支教教师深深的敬意,并呼吁大家看到支教者作为社会现状改革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最后,她结合自己所从事的生涯教育研究,表达了为教育扶贫提供帮助的热切愿望。

罗清红从教育生态的角度向大会汇报了“教育扶贫的成都方案”。他指出,教育扶贫应以线上和线下的双重方式展开,线下依托于北大名校长领航工程的支教教师,辅以名师工作室的支持,利用大数据建立成都未来教育家联盟,定期前往甘洛支教;线上则主要利用成都数字学校、观课云、网易有道教育、微师培等平台,构建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优质教育全域共享模式,将成都七中等名校的教育资源输送至附近的贫困地区。他指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是当前教育的主要问题,线上平台的网络课、直播课将改善这一问题。

王寅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出发,围绕教育扶贫的“可持续”分享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他们在1个月内完成了760套过冬校服的设计、制作和运输,切实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由此,他强调社会企业和机构可以从捐赠过冬校服等小处着手。第二个故事是他们在凉山建造了一个森林学校,为国际学校的孩子进行营地教育,由当地人提供服务和餐食,或接待家长入住周边民宿。他提出,这也是教育扶贫的一种方式。第三个故事是他的孩子主动为凉山捐赠压岁钱。故事之后,他分享了自身对教育扶贫理解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和人性,并指出教育扶贫有很多种方式,呼吁与会者关注教育扶贫。范皑皑副编审感谢各位嘉宾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教育能够 “以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公益事业中来。

对话最后,范皑皑副编审为参与四川凉山教育扶贫的六位名校长颁发感谢证书,哈巍副院长和陈晓宇教授为十六位支教的“蓝精灵”老师颁发感谢证书。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教育扶贫——走进四川凉山”主题对话环节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四川凉山教育扶贫名校长颁奖仪式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哈巍副院长、陈晓宇教授为十六位支教的“蓝精灵”教师颁发感谢证书

 

最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宇主持第五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并做大会总结。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发表了题为“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演讲。她首先介绍了当下教师学习的两种常规路径:第一,听专家讲座,即学习的“获得模式”,收获“为了实践的知识”;第二,教研组同水平交流,即学习的“参与模式”,收获“实践中的知识”。她指出,这两条路径均缺乏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交流。在这一背景下,陈向明基于“设计—授课—反思—改进”四步骤,通过引入大学专家人员,在北京一所知名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跨界课例研究,旨在揭示教师如何通过跨界课例研究进行学习。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以一堂新闻写作课展开了研讨,并在专家小组所提出的四种知识分类法指导下撰写反复笔记和课程的修改意见。教师跨界学习通过实践推理达成意义协商,借由知行合一实施视角再造,付诸中庸之道进行实践重构三条路径进行实现。基于此项研究,陈向明指出实践共同体的改造需要在一个共同的事业中,通过协商的情境和反思性的对话,构造一个共享的知识库和交互的技能库。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陈向明教授发表“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宇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对论坛第一天的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论坛的初衷是联系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使理论从实践中来,实践得到理论的指导。主论坛结束后,各个分论坛及工作坊将为与会嘉宾提供更密切的交流机会。最后,陈晓宇对与会人员和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论坛第一天活动顺利落幕。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陈晓宇教授致大会总结辞

 

1月12日,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还将在北京大学校内举行系列论坛及工作坊活动,包括:“高中教育管理战略研讨会暨《高中教育发展蓝皮书2019-2020》”“民办教育发展、创新与国际融合”“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未来教育:5G宣言”“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卓越校长领导力的中国经验”“课例研究中参与者的学习”“成长的美丽风险: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儿童与教育”等七个分论坛,以及“北京大学基础学科人才选拔与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新老高考转换视角下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双环学习”等三个工作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举办此次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邀请国内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办学者、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聚一堂,相互分享与探讨基础教育问题,共同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努力,铸就新的辉煌。

 

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隆重开幕

与会嘉宾合影

(通讯员:宋艳红)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