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人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 ——记抗疫一线的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机关

时间:2020-03-05作者:王楠来源:教育家杂志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的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派党员增援前不打招呼!”张文宏“硬核有力”的一席话赢得了网友的一片赞扬。

其实在抗疫一线,党员先锋不只在救死扶伤的医院,教育战线上,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机关的党员们,同样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人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 ——记抗疫一线的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机关

 

 

“党员嘛,不计得失,带头干就完了”

 

社区是疫情防控一线阻击的主战场。“1月26日晚上区里开会,要求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战。汉阳区教育局包下了五里墩街十四个社区,这是汉阳区下辖社区最多的街道。”汉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郭均春告诉我。

通过网络紧急动员,当晚,教育局机关迅速组成了14个由党员组成的防控疫情志愿服务队。没有一个党员抱怨交通不便、家里有困难。27日清早,这1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就奔向了社区防控第一线。

汉阳区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代双,是第一个在群里报名的党员。晚上十一点多,他在工作微信群里看到了郭均春书记转发的下沉社区的通知。“疫情是大家的事,教育人也要做出自己的表率和贡献。同时,我还是教育局年轻力壮的同志,理应冲在前面。”看到“红色召集令”,他马上在群里回复“ 代双报名”。彼时代双的车还在年检无法上路,他临时借了辆车,第二天早上八点出发送防疫物资。

五麒里社区是代双的对口社区,但工作的第一天,他就跑遍了五里墩街下辖的十四个社区。从未下过社区的代双很多地方找不到,有的社区因城中村改造搬迁,导航也派不上用场,社区点大多设在居民楼中间,更增加了工作难度。“无论如何都要把防疫物资及时送到一线。”他边走边问,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步行。晚七点,物资全部送到位。回忆当天行程,他说:“走了3万步,也就20多公里吧。”

代双所在的党政办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区里收到捐赠物资后,他就召集党政办其他同志去提货,还要联系医药公司订购口罩,购买学生开学要用的红外线体温计等物品。每次,他和同事们开车到30公里外的东西湖区物流园提货,接到物资后,第一时间做好分配方案,确保24小时内全部下发到学校。“我们已经为全区学校发放学生口罩25万片,消毒水14000公斤,酒精4400公斤。物资都已储备至全区学校。”采访时,代双清晰地向记者报出了这组数字。

 

人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 ——记抗疫一线的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机关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他就围绕下沉社区和学校各种防疫保障开展工作。没有周末,一天工作十小时以上,有时候晚上十二点还在外面排队筹集物资。当记者问到一日三餐怎么解决时,代双说,不吃早餐,中午盒饭,晚上回家超市都关门了,买不到菜,就吃方便面对付着。34岁、党龄13年的代双说:“党员嘛,就要不计得失,不推责任,不怕困难,不惧生死,带头干就完了。”

我问代双,今天几点能下班?他回复:“今天早,6点就能下班,继续等待电话,随时出发。”

 

“身为党员,就应该履行入党誓言”

 

嗓子喊哑了,手机用到发烫,一坐就是一整天,这是党员防疫志愿者们的常态。党员张航是汉阳区教育局团委副书记,他被抽掉调到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调配后勤保障。他精心测算前方物资,保证物资科学、合理地分配,保障前方工作运转有序。

虽然不在社区一线,但张航同样每天从早上八点干到半夜一两点钟。他的每通工作电话不过1分多钟,但一天的通话时间累积起来,竟长达3个小时,短信也是来来回回不停地发。

时间战线拉得长,张航干脆在单位搭个行军床住下。担心把病毒带回家,他隔几天回一趟家,不进门,只让家人在门口把换洗的衣服递给他。

“寻求思想进步,向党组织靠拢”,抱着这个念头,2015年“80后”张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身为一名党员,他认为要履行入党誓言,对党忠诚。我们刚刚结束前一阶段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现在就是坚守党员初心和使命最好的实践机会。”张航说。

指挥部成立伊始,张航就参与其中。由最初的二三十人到现在一百多人,原本的三个组扩大到了十多个组,指挥部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保证全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不能倒。”张航很坚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疫情能够尽快结束,早日把安全带给家人和社会。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能上的全上,连快60岁要退休的老同志都顶上了。”提到党员干部的付出,老党员郭均春显得有些激动,“机关的党员同志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人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他们无私忘我,负重担当,凝聚了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对连日坚守抗疫岗位的一线人员,党组织也有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爱。连轴转的工作强度下,有几位同志感到身体不适,被郭均春“勒令”在家休整,不得上“战场”。

 

人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 ——记抗疫一线的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机关

 

当初在接到任务时,大家都二话没说冲在前面,绝口不提自己的难处,后来才逐步发现每个人家里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工作科丁志鸿同志的父亲要做肾透析,他依然报名要求下沉。机关党委得知后,立即找人替补。直到替补同志赶到现场,丁志鸿才下了“火线”。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时太过投入,以致忽略了自我防护,党委在赞扬他们不畏艰难的同时也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1月30日,区教育局党委又组建由10所学校、6个二级机关单位组成的14支志愿服务队共42人下沉到社区,开展宣传、消毒、访疫情等工作。2月初,汉阳区第一个“方舱医院”——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筹建,教育局的党员干部们又火速前往支援,承担起运送物资、后勤保障等工作。

“调整过七八个人,但到现在,我们没有战斗减员。”郭均春说。几分钟前,他接到指挥长的电话,“给我20个人”。他一口答应下来,不讲任何条件,没有说辛苦保重之类客气话:“我们保证完成。”

从接到要人的指示到人员到岗,没有一个老师迟到,郭均春深感欣慰。“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老师们确实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当之无愧是学生的楷模。”谈到教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时的不懈努力,话语中郭均春流露了一丝柔软:“我很心疼老师们。”随即他又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打赢这一战。我们有必胜的信念和必胜的勇气。”

2月20日,张航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一只秃毛的牙刷和一个已经挤扁的牙膏管。他写道:“28天了,牙膏用完了,希望下一支牙膏只用到一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这座城里,教育“逆行人”构筑了一道道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践行入党时在党旗下作出的庄严誓言,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本色。

致敬!平凡岗位上的英雄。

刊于《教育家》杂志2020年2月刊 总第212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