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课题研究】直播无边界 行为有底线

时间:2020-06-28作者:刘云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日前,西安财经大学的一名男生,因为偷偷直播自己搭讪女生的过程,并以侮辱性词语嘲笑女生身材,受到了该校留校察看处分。这场闹剧看似已经落下帷幕,但回想起类似恶俗的“滴滴司机自导自演性侵直播”的丑闻,我们似乎还有更多需要思考的空间。

直播时代,“将流氓当时尚,把恶俗当噱头”的行为似乎已经成为部分人博眼球的“利器”。是否直播无边界,行为也能无底线?

如果给2020年几个关键词的话,直播,必定占据一席之地。“慢直播”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武汉大学推出的“云赏樱”,各行业精英陆续下场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直播正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着,行业边界不断延伸,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业内甚至有人将2020年称为“直播元年”。是的,直播火了。

由于门槛低,便于表达,易于理解等特性,直播已成为个人进行自我展示的重要舞台,成为情绪表达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公众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直播内容也呈现出泥沙俱下的态势。有热心公益、努力生活的人,也有口不择言的高校学生,猎奇无度、自导自演的夫妻……正如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提出的,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个人为了获得“前台”观众的注意,会进行一定的表演。部分公众为了从众多直播间中脱颖而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迎合大众口味的表演。

的确,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很重要;在眼球经济面前,注意力很宝贵。但倘若为了流量、注意力而失去底线,一味以“热度”“点击量”作为个人表达的标准与目标,那难度低、易吸睛、传播广的“三俗化”(庸俗、低俗、媚俗)内容便会成“香饽饽”,公序良俗被抛诸脑后,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

直播无边界,但行为仍需有底线。网络直播的世界,既不是象牙塔,也不是原始丛林,它需要规则去约束,也需要大众自觉遵循规则。直播作为一种工具,应当为我们的生活发展赋能,而不是“异化”我们的生活。

(作者:刘云)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