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
文 | 宋艳红
地处南上海远郊的奉贤区,是上海唯一的“ 统筹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其中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奉贤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六年来,奉贤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和国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在2017年、2018年新一轮上海市小学、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绿色指标评价中,连续得到市教委通报表扬;青溪中学作为全市唯一初中学校代表,参加全市初中生学业水平绿色指标评价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以奉贤中学为代表的区域高中教育质量跃居郊区前茅、全市前列。在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奉贤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全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明显提升,一大批奉贤学子在国际、国内一流赛事中摘金夺冠。2018年4月,上海市综合督政数据显示,奉贤老百姓和社会各界对奉贤教育的满意率达95%。
大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教育家》:施局长您好!上海市奉贤区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的?
施文龙:上海市奉贤区为纵深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作为——
第一,紧抓城乡教育民生,破解“ 老小旧远”难题。针对“二孩”政策以来,老百姓对0-3岁托育和3-6岁学前教育的需求扩大,加快街镇幼儿园的规划建设,推进托幼一体化工作和社会化托育点建设。学前教育以市级课题《创建区域幼儿园课程特色的推进机制研究》为引领,创新开展奉贤“活教育”研究,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
第二,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以区域优质学校为核心、市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为外援、成员学校组团的“1+1+X”教育集团和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推进集团和联盟内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对集团内学校办学绩效评价考核的四个一体化,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快速提升新建学校、薄弱学校、乡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共组建了11个教育集团、10个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集团化办学100%覆盖全区中小幼学校。探索联合学校办学模式,已组建3所联合中学、1所联合小学,实行联合学校内全面一体化运作。
第三,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初中学校强校工程。积极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经费、“一场一馆一池”、学校教育装备配置、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师配置与收入等五项标准,实现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基本设施和资源配置的标准化、均等化。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推进10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制定《奉贤区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强势资源导入、深度激活主体、注重软硬兼施、实现联动发展”工作定位, 创新“十大工作机制”,促进初中学校办学品质整体提升。
第四,整合提升中职教育。实现区工业技术学校和奉贤中专的全面整合,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品质。奉贤中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荣获全国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创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家》: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奉贤区是如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呢?
施文龙:推进奉贤教育的改革发展,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教育成为奉贤最强的软实力,就必须创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3233”体系。全面构建市、区、校三级联动,教师、干部双轮驱动,基础、骨干、名优梯次推进,聘用流动、培训晋升、表彰激励形成合力的“3233”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坚持师德为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总方向,进一步强化师德“五不准”底线思维,倡导师德“五表率”榜样引领,建立常态化的师德教育宣传、问题查处警示的机制。
创新“双金字塔型”师干训工作机制。坚持面上培训强基础、突出重点育骨干、区校两级协同抓、研修研训一体化、师训干训两手硬的原则,构建从基础到骨干、名优的“双金字塔型”师干训工作体系。每年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2周的教育教学基础素养“回炉”提升培训。2016年成立奉贤教育发展专家委员会,聘请上海教育界知名专家及特级教师、特级校长62人为奉贤教育发展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区名优校(园)长、名优教师培养对象的导师,并为奉贤教育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和“乡镇教师支持计划”。2018年评选区名校长、名教师、优秀骨干校长、优秀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共计816名,自此每年投入专项人才资金超过1000万元。成立特级校长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名教师工作室共计56个,实现学段、学科全覆盖,全面加大对名优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激励力度。大幅度增加乡镇教师津贴,每年投入专项人才资金超过3000万元,稳定了乡镇教师队伍,形成了城乡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机制。
推进全员岗位聘任。2019年在全区教育系统全面实施全员岗位聘任,进一步推进区内教育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有效整合、科学配置,进一步增强干部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进一步激发干部教师的主动作为活力,全面优化全区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激活全区教职员工,真正实现“优聘”,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让优秀的人教育出更优秀的人。市教委领导在奉贤召开的全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场会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认为通过全员岗位聘任,对提升教师的岗位意识、明确角色定位等都有助益,“教师还是这些教师,队伍已不是那支队伍”。
完善现代教育综合治理体系
《教育家》:回顾奉贤区近六年来的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其他区域借鉴呢?
施文龙:经验,是经过实践的真实经历,更是实践经历后的体验思考。总结六年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和成果,三个方面经验值得分享。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系统推进。好的发展需要好的理念。2015年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正式提出从跨越走向品质转型,确立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战略目标并一以贯之、持续用力。近六年来,追求品质教育、打造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目标理念已深入人心,不仅在8000多奉贤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 而且在政府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百姓中日益成为共识,成为引领奉贤教育新一轮品质发展的共同愿景。
目标引领很重要,但只有目标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其最终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加强顶层设计,使我们的工作目标更明、思路更清;注重系统推进,使我们的各项机制创新形成合力矩阵,产生“1+1>2”的系统效能。
二是强化机制创新、激发主体活力。好的理念需要好的机制保障,机制创新是奉贤六年教育综合改革的工作主线。比如:在立德树人、整体育人方面,构建“贤文化”特色的区域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工作体系,新版《奉贤·贤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奉贤学子重走“红色之路”和开启“世界之窗”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人文行走”中学习成长,“名家进校园”创设学生和大师握手、与名家交流的机会,奉贤青少年“四院一团一部”引领奉贤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七彩成长”学生 活动节和十大校园达人评选成为学生多元成长的快乐舞台,“和润贤韵”年度学生汇报演 出和《奉贤青少年》杂志展示学生成长风采,“人文课堂”教学改革追求有效教学,这些都已成为奉贤育人模式创新的有效机制。
强化机制创新、找到有效路径,使我们更有效地激发教育主体活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活力、激发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活力、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活力。
三是完善教育治理、做到有效落实。好的机制需要好的落实。在教育治理方面,新版《奉贤教育》、《奉贤教育科研》、奉贤教育网、奉贤教育微信公众号,使奉贤教育宣传、研究更有传播力、专业性;“和润新语”专栏集聚教育人和社会各界关心教育、讨论教育的正能量;《奉贤教育工作简报》让教育行政的指令要求更全面、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基层学校、校长、教师;建立对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评价考核的“和润奖”和学生“七彩成长重要成果奖”,学生七彩成长满意度、教师乐业育人满意度和家长满意度调研,形成了以人为本、业绩导向的学校评价考核机制;面向基层学校的教育行政和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调研,充分体现了教育局机关和教育服务部门的服务意识;奉贤教育学会工作专业化、常态化,奉贤教育基金会每年度资金募集和支出大幅度增长,政社互补有力地支持奉贤教育创新发展;我们还建立奉贤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向社会发布机制,发起成立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等,进一步促进奉贤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日趋完善的教育治理,使得奉贤教育的科学顶层设计和创新系统机制,通过有效的落实让目标得以实现、让梦想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