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生命中心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以珠海容闳学校“三三工程”为例》开题论证会在珠海容闳学校举行。该课题是由珠海容闳学校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遴选产生的国家级立项课题,同时也是珠海市教育系统内首个以集团化办学为载体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课题研究。
总校教育科研中心胡胜主任主持开题论证会
本次课题开题论证会嘉宾云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宪平出席大会并宣读课题立项通知。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著名专家、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王牧华,国务院参事室特邀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华发容闳学校总校校长即本次课题负责人李东平,中国教育学会文化研究分会理事、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华发容闳学校总校副校长常晓冰等专家领导和媒体代表共襄盛会。
马宪平教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宣读立项文件
与会专家领导
来自华发教育平台公司领导、华发容闳学校总校领导、总校旗下七所单体校的校长以及课题组研究成员出席了开题论证会。《生命中心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以珠海容闳学校“三三工程”为例》课题研究,不仅拥有以李东平博士,华发教育平台公司教育研究院副总监、容闳学校课题学术指导组负责人孟浏今博士为领军的专家阵容,更是面向华发容闳学校总校旗下七所公民办结合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系统建构,并遴选了以学校骨干领导成员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一线教师组成98人课题研究团队,以期以富有成效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达成课题成果目标。
课题组全员参会
孟浏今博士做开题论证报告
开题论证会上,孟浏今博士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
她以严谨、规范的学术表达和广博、前瞻的教育研究视角,从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趋势、生命教育的时代呼唤以及集团化办学下课程体系建设需求谈起,系统阐释了课题研究问题提出、理论基础、研究设计思路和框架,梳理呈现了容闳学校国家课题课程体系建设逻辑,阐明了其对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意义。论证报告中,她还就课题组织与分工、进度与计划以及预期成果进行了论证分析。
出席开题论证会的马宪平教授、王牧华教授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与亮点、学术专业水平与研究设计思路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赞赏。
王牧华教授指出,容闳学校国家课题的选题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该课题立足品牌发展高度,理念清晰、目标逻辑递进、平台与服务管理特色突出,以实践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的研究符合基础教育实际。
马宪平教授称赞容闳国家课题方案设计合理、目标清晰、方法适切可行,他指出容闳学校课题的选择是基于教育改革实践积累的必然,顺应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他还就课题文献检索、概念深化、实践导向研究等给予建设性与方向性指导,表示将持续关注容闳国家课题建设。
马宪平教授宣读开题意见
马宪平教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宣读了开题意见,他评价称,容闳学校课题的确立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及重要的理论意义,是对教育实践的专业延伸,符合基础教育发展核心价值,体现了未来教育变革趋势,对于提高中小学课程建构与课题研究、对于持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对于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均有重要的意义。
李东平校长做表态发言
华发容闳学校总校校长李东平在论证会上进行了表态发言。他以“循道、务本、求真”为主题,阐明了容闳国家课题的建设背景是文化理念的一脉相承、是责任使命的驱动与教育生涯反思的求真。
他表示容闳学校将秉持“循科研之道、务科研之本、求科研之真”,以教育科研化、科研课题化、课题课程化、课程生命化为路径,聚焦教育之本、实现促进生命成长,始终沿着真办教育、办真教育的初心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