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梦云报出1997年的出生年份时,记者仍不免有些惊讶。虽为“ 同龄人”,但站在“90”的前端看更接近“00”的“后浪”,仿佛已隔了一个年代。
本以为这会是一场聆听年轻人“吐槽”的随性访谈,但杨梦云一开口就奠定了“ 严肃”的基调:“ 我讲的可能比较偏正经一点儿,因为我是教思想政治的,就是这个风格。”一个多小时下来,杨梦云条分缕析、旁征博引、金句频出,展示了一个思政老师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深邃的哲思洞见,让人顿感“ 后生可畏”。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杨梦云成为一名思政老师并非不得已,而是源自心向往之的热爱。
杨梦云说,对于思想政治这门课的喜爱,在大学之前,大部分是因为她的高中思想政治老师。“当时我的思政课学得很好,思政老师让我把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了总结,在他教的所有教学班里,挨个分享了一遍。这让我很难忘,也觉得挺锻炼自己。”
老师的关注让杨梦云在心中埋下了成为一名思政老师的种子。高考填报志愿时,杨梦云只报了思政教育这一个专业。“我报的是提前批,没有录取的话我就不干这一行了。”最终,杨梦云如愿被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
“思政这门学科最吸引我的是哲学,这部分很涵养人,带给人的是智慧,甚至是在最黑暗的地方前进的力量。”杨梦云说,大学期间的学习,给予她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帮助她“点燃了崇高理想的火焰,种下了抵御沉沦的基因”。
毕业后,因为喜欢青岛这座城市,杨梦云给青岛的几所学校投了简历,也收到了一些学校抛来的橄榄枝。最终,她选择了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
23岁的杨梦云已有两年教龄。她把一帮只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半大孩子从高一带到了高三,收获了很多初为人师的思考和感悟,也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与欢欣。
“我思故我在”
杨梦云的微信个性签名是“我思故我在”。问及平时的兴趣爱好,杨梦云笑道:“说出来不像23岁应该干的事,我喜欢思考,喜欢冥想。”杨梦云愿意监考。因为监考的时候啥都干不了,一切都是安静的,她可以沉浸在高效率的思考之中。
杨梦云将这次采访视为“一个很好的输出机会”,帮助自己梳理已往、深化已知。“在输出的过程中有被听,而且有被悦纳的乐趣在,感觉很开心。”但同时,杨梦云很怕自己出现在“新教师”专栏里被学生看到,“因为本身‘新’这个字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原生的教学上的不信任感”。
杨梦云说,她带了一年的一名学生,在高二选课走班时,选择了跟自己的“师傅”——教研组长上课。“他说老师我也很喜欢你的课,你的课也有自己的风格,但是我觉得那位老师更加注重挖掘知识的底层逻辑,不光是讲教材表面的东西。”面对这件事,杨梦云一方面感到失落,但是在处理时,她对那名学生说,支持他的选择,并高兴地看到他是对政治学科的热爱,而不是对某个老师的热爱。
另一方面,杨梦云也不断反思自己。工作了一年后,杨梦云感到自己的输入与输出出现了不平衡。“在大学的时候,输入非常多,输出很少。但到了真正去输出的时候,却容易忽视了输入这一方面。”杨梦云称,知识是日新月异的,如果没有持续学习、补充新知,老师的课就会越来越干瘪,越来越枯燥,时间长了,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于是,杨梦云申请了东北师范大学思政学科的教育专业,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教师的角色怎么突破,是杨梦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老师的工作其实是一眼可以望到尽头的。”从大学踏上工作岗位,如何面对从教初心与现实的落差,实现转型?身处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批改作业的无限循环中,如何继续葆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教育情怀”?杨梦云复盘了自己在大学里的优势,她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在课题研究上。今年,学校中层换届,杨梦云参与竞选了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一职,在竞选环节,杨梦云提出了做学术型校园的想法。“我的想法跟我们的校长不谋而合,我们都觉得这点非常重要。”虽然杨梦云没竞选上,但后来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术中心,杨梦云被任命为主任助理。
担任学校学术中心主任助理后,杨梦云又开始思考教学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教学和管理的关系,的确存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同时也可以同向同行。”杨梦云说,“我想我的一个成长方向是成为一个学术型的老师,去开发课程,做课题,举办一些小的讲座。当别人对你有期待的时候,会倒逼自己必须进步。”
杨梦云说,作为一名教师,她仰起头看见了一片天,当见识增多、站位提高后,她的思维更加开阔,得以俯视学校这个坐标点,带动自己跳脱到学校之外的层次。
如盐化水,稳步前行
对于教师这个大家看来是“铁饭碗”的职业,杨梦云有自己的见解:“铁饭碗绝不是停留在这一行,只在这个岗位上干一辈子,铁饭碗的‘铁’,一定是能力的磨炼与体现。”
从教第一年,杨梦云每天用在做PPT上的时间都很长,“很花哨,里边带表情包,动画效果非常高级”。并且备课时容易迷失在知识点里,“什么都想搂来讲”。转型后,杨梦云意识到,不能直接给学生吃一把“盐”,学生更需要的是真正触动他们灵魂的对话与交流。“政治课,往深处挖,其实讲的是文化,而文化往深处走,讲的就是思想。”把“盐”化在水里,成为杨梦云的课堂追求。“努力做到每一堂课有一个亮点,让学生记住一个点,就算是我的成功,也算是他们的一点收获。”
问及与学生的关系,杨梦云表示:“孩子们还是挺怕我的,我虽然年龄小,但他们觉得我不太像年轻老师,长得又有点‘冷’,跟我的关系比较‘蜻蜓点水’。”杨梦云直言,她不会跟学生讲太多自己生活中的一面,而是更多地跟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我怕跟他们太熟了之后,不好开展教学工作。很多时候要把握好中间的一个度。我现在也在想,这个度到底要怎么来把握。”
对于“新老师”的考验,还存在于处理学生突发问题上——一名高一学生以高考六选三不选思政为由,在杨梦云的课上学习其他科目。提醒过后,学生仍一意孤行。杨梦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这名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在课堂上发火。事后反思,杨梦云觉得自己可以换一种更好的处理方式。
水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水滴则石穿。杨梦云一度认为,做人如水,当老师亦然。而现在,杨梦云说,做“如盐化水”的思政课老师,以恰当的节奏稳步前行,就是她所追求的最好状态。
(作者:本刊记者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