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爱在心中,呵护梦想

时间:2020-11-18作者:何阿敏来源:教育家杂志

诗人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秉承着对叶的事业的向往与追求,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在基础教育的一线做着平凡又伟大的教育工作,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我从教的信条,为了学生我愿奉献自己无私的爱。

 

爱在心中,呵护梦想

 

爱心让理想飞翔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感情有活力的学生。教师释放的爱,像花香,学生能嗅到;像春风,学生能感受到。正如教育家李镇西所说:“爱心是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童心是师爱之源;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我们班上有个男生,经常不做作业,他的一些行为也引起了师生们的不满。一开始我以为是他没听懂课,不会做题,把叫他到办公室问,可他回应我的只有持续的沉默。他不愿意和我沟通。通过联系家长,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情况。原来,他的家里比较困难,妈妈常年疾病缠身,爸爸要照顾卧床的妈妈和年幼的弟弟,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长没时间督促他的学习。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十分自卑,还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我找到他,询问他厌学的原因,男孩小声地说:“我太笨了,什么都学不会,我不想、也不喜欢做作业。”听到他的回答后,我很惊讶,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竟然如此自卑,这可能将影响他今后的漫长人生!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办?一种强烈的职责感驱使着我,我决定用爱来帮助这个孩子。

第二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和颜悦色地谈了一番话,并且特意把他的座位调到了前面第一排,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时我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并不时捕捉他的表情,慢慢找出他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及时和他沟通,帮他改掉了很多坏习惯。然后,我用“以优带差”的方法,让他感觉班集体的温暖。我发动班上学习比较突出的同学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和他一起组成学习小组。不仅如此,还安排了他做小组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不仅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喜欢上学,愿意听课了,也越来越有责任心了。

有人说,一个老师最大的失败是他不爱他的学生。其实一个老师最大的悲哀是他的学生不爱他。我想,我是幸福的。我爱我的学生,同时也收获着学生的爱。爱是幸福的,被爱更是一种幸福。教育,其实也不用太多的言语,在我的课堂上,眼与眼的对望,就是心与心的互换,是爱与爱的交流。

 

爱心让心灵靠岸

 

我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琐碎、繁杂。要想让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级风貌,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并不断进步,班主任除了要做好一些常规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爱心。“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我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孩子们中,多理解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心悦诚服,愿意把我当好朋友,愿意与我多方面交流。

有一天下班后,我正在吃晚饭,突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的号发来信息。上面写道:

“老师,我是王雯煜,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啊?”

看看表,快七点了!我心想,这孩子,怎么这时候了才想起写作业呢!我回复过去今天作业的内容。

过了十分钟手机又响了,我一看还是他,信息写着:

“老师,怎么能不想妈妈!”

看到信息我一下愣住了!什么情况?于是我问他:

“你的妈妈呢?”

他回:

“妈妈和姐姐都到南边打工去了!就剩我和爸爸俩人在家,爸爸也不怎么管我,每天还得我做饭。”

顿时我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巨石,无比沉重。我该怎么说?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可我内心有一个声音:我必须说点什么,他是我的学生,这个时候我更像是他的依靠!我问他和母亲多长时间能见面,他说一年只能见两次。

我告诉他: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时你可以多想想你和妈妈俩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想她为什么要出去打工。大人有大人的责任,你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把知识学好,现在的分离是为了以后的团聚。要靠你自己的双手才能赢得自己的一片天空!”

放下手机,我陷入了沉思,我在想接下来应该怎么说,如果我是他,我该怎么办?好久以后,手机又响了。他回复:

“老师,谢谢你,我觉得自己特别累,上学很累,回来还得做饭,现在正炒菜呢!”

这个回答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我说:

“这其实也是你的财富,人总是在挫折中学会成长,每个困难都是一个阶梯,你战胜它,就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现在所拥有的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炒菜肯定特好吃吧,有机会我可得尝尝!”

这次他回得很快,说:

“那必须的,老师。有时间你来我家我给你做!谢谢你啊老师,我爸要回来了,先不说了,有时间再聊。”

放下手机,我整夜未能平静,辗转反侧,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沉重。

“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我很感谢学生在无助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把我当成他的朋友来倾诉心声。我也愿意去注意他们情绪的变化,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并在他们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为他们保驾护航。

 

爱心让梦想起航

 

有人说:“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师爱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尽可能地不去伤害学生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有的时候一着急,反应可能会有些激动,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些淘气的学生虽然有的时候不听话甚至有些小叛逆,但是在他们那一颗颗弱小的心灵里,有着同龄人都有的甚至是更加强烈的自尊心。

在我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上课时总是安静不下来,搞小动作,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各科老师反复提醒也是毫无改观,每节课都会因为管他而花费很多时间。在他又一次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可是他不仅毫无悔改,甚至还变本加厉,继续扰乱课堂纪律。于是我改变了应对策略,开始暗暗观察。我发现他很在意同伴们对他的评价。于是,在一次课上,我趁他不注意听课的时候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答非所问,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低下了头,表情有些失落。我赶紧安慰说:“这位同学的答案虽然不正确,可是他积极思考并且敢于尝试的学习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去学习的,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一些掌声,鼓励他一下呢?”班级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的表情也由阴转晴,露出了可爱的微笑。那节课以后,我尝试着和他交朋友,下课会找他聊上几句,上课时总是想着多提问他,多用目光关注他。同学们真诚的鼓励和赞扬让他发生了很大改变,他渐渐地融入到了同学们中间,也不再调皮捣蛋了。

也正是因为与这个学生的接触,我更加懂得了要努力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用一颗宽容、理解的慈爱之心,像春风细雨滋润幼苗一般,无私地去付出和奉献自己的爱,去抚慰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

 

爱心让信念执着

 

我自己很清楚“活到老学到老”的这个道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几乎一有空就跟着学年各位优秀的教师们去听课,去学习和提升教学能力。因为离家远,住教师公寓的我放假也总是待在宿舍看书。环视房间,书籍显然成为我最亲近的朋友。光阴似箭。如今,我已完成我教育生涯的第一年,回顾这一年,我感到收获颇丰,成长很多。

经常听到一句话,那就是“教书是个良心活”。教师,不是简单地把书教好就可以了,还要育好人。虽然我才刚刚从事教育工作,可也总是听自己的恩师提到“无德无以为师”这句话。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教给学生要有爱心,要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外,我更重视的是春风化雨的那份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我要求学生晨读不迟到时,每天我也会在预备铃响之前就早早进班看晨读。有一次,发现班级后面的地面很脏,在同学们自习时,我拿起拖把默默地将地面清理干净。那次之后我发现班级的地面都特别干净,没再出现过脏乱的情况。我平时会和学生们分享近期看到的热点新闻以及时事,学生们也养成了关注热点的习惯,在班会以及分享会上学生之间也会分享这些内容,这都让我更加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示范作用。

从前,能在一中任教是一种对理想的践行。如今,留在这里,成了一种执着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心中充满爱,生活处处有阳光。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的路上我还需要慢慢去成长。我坚信,一路走下去,我会留下深深的足印……

(作者系大庆第一中学教师何阿敏)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