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 李文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教育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强力支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的创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都需要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
《教育家》杂志继2019年进行“省域教育现代化”专题策划报道后,于2020年再次开启“市域教育现代化”重大专题报道,走进不同城市的每一个教育现场,发掘城市的教育内核,探寻城市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和洽”关系,书写城市教育发展脉络,用另一只眼发现城市教育的生动,以及生动背后的故事。
古脉今承,教育之火千年延续
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合流,东入大海,三江交汇之地,“海定则波宁”。“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2020年11月9日,时值深秋,伴随着高架路旁仍在盛放的月季花,《教育家》主编王湘蓉,记者王楠、周彩丽、李文星一行来到探索城市教育现代化的第二站——宁波。
宁波的教育特色是什么?城市文化的特质在教育中有着怎样的呈现?城市的教育又给城市贴上了何种色彩的名片……带着这些问题,《教育家》一行用足与眼去探寻宁波教育的历史长廊。
记者与宁波教育局进行城市教育内容策划
2020年11月10日,在与宁波教育局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城市教育专题策划后,记者们首站来到位于和义大道1844广场的宁波教育博物馆。中国绵延1300年的科举史上,宁波一地,出了12位文状元,3位武状元,文化在此地根基牢固。据宁波教育博物馆记载:1844年,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委员会委派的M. A. Aldersey女士在宁波创立女子私塾,这是中国第一家女子私塾。后转为”甬江女子中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自古至今,宁波人不乏创新与改革之举。博物馆陈列着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遗传学的开创者”等等,多个“第一”让这个河海融通之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洋文明”的创新和探索。教育出的大量人才促进宁波经济繁荣,对整个“长三角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样也对教育进行了最大化的反哺。邵逸夫便是宁波人促进教育发展的代表人物之一。
位于1844广场的宁波教育博物馆
宁波的每一所学校,都在“美”上下足了功夫,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巧的回廊设计,甚至每一盏灯、每一张桌椅,无处不在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品味与观念。伫立在宁波月湖的竹洲岛上,前身为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现名为宁波二中的浙江省重点高中,是《教育家》来到的第二站。学校中的民国复古建筑,与霞光粼粼的湖面相映成趣,学生们穿梭往来,似于湖上行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教育与城市形成良性循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就自己
21世纪以来,宁波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从产教结合到建设服务型教育体系,为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学生发展,做出了卓越成绩。现在的宁波,在人才培养与教育均衡发展与的结合上迈出新的步伐。在教育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中,2015年至2016年,宁波连续两年获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均衡度第一,努力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以前很多家庭为让孩子上好学,拼命进城买房择校,而现在却出现了很多学生向农村小学回流的现象”,鄞州区实验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在采访期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排名公示,宁波市在省会、副省级城市(10个)中排名第二,宁波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波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表示:“近年来,在两个‘率先’目标的引领下,宁波的教育改革发展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力,一幅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灿然展开,我们将加快构建教育以系统内大循环为主体,服务于社会、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教育新发展格局,高分答好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提升、民办教育健康规范、终身教育开放便捷、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八张答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宁波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毛才盛
自21世纪以来,宁波职业教育一直走在职业教育的前列,时下,除传统的工业制造外,宁波紧跟时代步伐,早在2018年,就创建了直播课堂、时尚学堂、跨境电商等特色课程,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成为网红课堂。
《教育家》一行来到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宁波外事学校、宁波市鄞州中专业学校等中职院校,随后又走访了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
刚过“双十一”之夜,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的学生在直播平台大卖,记者在这里看到,很多学生在专业的直播设备前练习预演,忙碌异常。
宁波教育继承优良的产教融合传统,学校与企业无缝链接,相互助力。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党委书记张国方告诉记者,“学生尽早地在学校得到实践,甚至在学校中就创业成功,能够摆脱曾经考试带来的困惑,在另一门专长里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这便是职业教育的价值。”
《教育家》一行在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与创业学生交流
面向未来,高校引领创新发展
12日,《教育家》来到宁波大学与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合作办学的学校,自2005年建校以来,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前沿的教学理念、众多的科研项目、以及优秀的毕业学子闻名遐迩。进入学校,校内浓郁的英式风情洋溢,依照诺丁汉大学而建的特伦特风格建筑,错落有致,位于正南的大时钟映在绕校而过的河水中,摇曳生姿,学生们在如茵的草坪席地而坐,相谈甚欢。
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沈伟其在讲解科研成果
诺丁汉大学一隅
宁波大学同样拥有着迷人的美景和活跃的学习科研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大学的校企合作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十三五期间,为促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学生就业,宁波大学建设了9家校、地、企的研究院,65家地企合作平台,总金额达到1.2亿,科技成果转化也达到2000多万元,拿到中国产学研创新与促进奖等多项高校产学研荣誉奖项。
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产学研模式对于建设知识型、创新型城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宁波高校在面向未来,引领城市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育家》主编王湘蓉采访宁波大学书记朱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