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智库网、未来学校研究院主办,以“共同绘制学校发展‘未来路线图’”为主题,意在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探究新时期学校形态变革趋势和未来学校发展路线,更好地统筹各方优质资源、搭建政企校研融合的未来学校生态平台,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 /> 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正式开幕_信息联播_教育家
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正式开幕

时间:2020-12-22作者:宋艳红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2月18日,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智库网、未来学校研究院主办,以“共同绘制学校发展‘未来路线图’”为主题,意在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探究新时期学校形态变革趋势和未来学校发展路线,更好地统筹各方优质资源、搭建政企校研融合的未来学校生态平台,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大会邀请到了来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教育企业等的领导与嘉宾,与大家分享对于未来教育的见解与展望。

在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开幕式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原主任韩呼生,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等嘉宾同时按动倒计时按钮,随着“5、4、3、2、1”的倒数计时,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正式开启大幕。

大会采用以会促展、会展融合的形式开展。会议部分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五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为主,同时设立了学习生态融合、课程教学创新、校长教师发展、国际化教育、早幼教发展、美育体育六个分会场。展示部分则以SmartShow为主,聚焦2020年未来学校生态下的教育热点内容及2021年教育新趋势、新内容、新产品。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致辞中提出,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未来学校建设必然是整个未来学校的生态建设,涉及到终端、微观和宏观变革。建设未来学校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做好四件事:理论研究指导,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构建整个教育新的智慧支撑平台,建立智慧学习工场,建成供应链体系。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原主任韩呼生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线上教学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第一次如此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传统教学无法跨越的“停课”鸿沟,被在线教学完美解决。“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学校发展形态变革、学生学习场景更新、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设计等不断创新,教育科技的融合发展正在重构未来教育生态。

“当前需要特别引起关注的是,要妥善处理好现代化的教育装备应用与重大教育改革的同步关系。一切先进的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继续深化人与人的连接,服务与服务的连接,让连接创造价值,这是我们教育装备努力适应国家重大改革的方向。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党和国家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努力创新教育评价模式,探索构建多维的测评体系,用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来评价教育,让学校和教师获得解放。”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局之中,中国的教育也处在过去与未来交替、传统与现代交替、新旧教育理念交替的时期,在这样的阶段我们对于教育未来发展的探讨就尤其重要。

“我觉得未来教育不仅仅指城市教育,或者国际教育,或者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结合的教育,未来教育更应该是一个国家整体上的教育的未来。”俞敏洪表示,只有我们的孩子接受真正好的教育,中国才会有未来。因此我们的未来教育实际是为了中国的未来,中国在世界的未来。

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展区作为未来学校生态大会以会促展、会展结合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使用占地面积2万余平的场地,面向普、高、幼、职、培等教育全领域近百万从业者展示2020年未来学校生态下智慧教育热点产品及2021年新品。

 

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正式开幕

 

基于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的理念与方针,未来学校研究院系统总结国内国际已有的前沿性探索和改革创新案例,特此设立“未来学校创新成果展示专区”。展区重点展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国教育智库网、未来学校研究院和相关合作伙伴在未来学校领域的创新成果。

大会进一步深化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发展指南1.0》中“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的建设内容,探究数智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推动建设一批具有新场景、新课程、新学习、新技术、新流程“五新”属性的“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

未来学校研究院将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一如既地以服务教育改革创新为使命,以构建未来学校生态模型为前进方向,更好地统筹各方面优质资源、搭建政企校研融合的未来学校生态平台,推动现代技术和创新性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改革创新。

(通讯员:宋艳红)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