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举办,盛典以“生命 生活 生长”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科科技培训中心理事长林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著名学者周国平,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等教育专家、校长与教育从业者以及搜狐公司运营及人力资源副总裁张雪梅、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出席活动,为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态贡献智慧。
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教育发展需要创新,也需要“守成”。教育是帮助孩子学会学习,这决定教育活动要遵循孩子成长的特点,坚守教育教学的规律。
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
“未来,搜狐教育将一如既往地紧跟新时代的育人目标要求,在推动教育创新中,追求教育回归生命,培养健康生长、懂得生活的孩子,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晏成说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科科技培训中心理事长林群发表了题为《数学的科普之道》的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林群
在林群院士看来,如今的数学教育面临着“公式太多,思想太少”的难题,所以导致很多人都害怕数学。而具体到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教授重点和教授难题也不竟相同。“大学主要学习的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因为一切高级的数学都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各种变化。我们如果把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讲清楚了,那大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就比较有谱了。”林群院士说道。演讲的最后,林群院士表示,数学教育的精神是“故事要少,思想要多”。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发表了题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的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主题演讲。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
张力在会上介绍,中国在2019年提前完成“十三五”教育规划多数预期目标,新增劳动力有一半以上接受完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程度达13.7年,创历史新高,相当于平均大二水平。张力认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教育和学习资源的“战国时代”,能者为师、愿者为生的格局开始显现。到2035年,教育系统向人力资源市场输送的后备力量将更为厚实,青年学子及中老年人的就学机会将更加丰富多样。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在演讲中表示,教育生长需要三个友好环境,分别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国父母的焦虑是压在中国孩子心灵上最沉重的负担。他建议淡化分数的作用,接受孩子的平凡,让每个学生因为他的特长受到尊重,得到友好的对待,拥有自信和快乐。“教育如果能够让受教育者最后找到适合于他的位置,就是成功的。最可怕的是他从事任何职业都不快乐,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位置是适合于他的,这才是教育彻底的失败。”周国平说道。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发表了题为《在家庭教育中陪孩子终身成长》的主题演讲。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
樊登认为,孩子作为一个生命,需要有最核心的三根支柱,分别是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他强调,教育最核心的事情是点燃一个孩子内在的生命力,“就是孩子自己愿意成长,自己愿意学习,自己充满好奇心,自己有自信,能够安排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家庭教育所有需要赋予孩子最重要的生命力的源头。”
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
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在分享中强调了把学习还给学生的重要性,“教育新常态是返璞归真,把教育回归到学习,符合学习的规律,符合学习科学的趋势,也就是说把学习还给学生,而不是在我们的手里要他怎么学就怎么学。”
今年的疫情也推动着围墙内的学校和教师不断迭代,如果说让大规模的线上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外一种可能性,那么实体学校的价值在哪里呢?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教育集团总顾问朱建民、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常务副校长商红领、贵州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肖诗坚围绕“未来学校的生长与重塑”展开讨论。
朱建民强调,未来的教育是私人定制的教育。办学者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来思考教育,跳出教育来发展教育。高考时代拼的是分,但是在后高考时代,拼得就是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以及合作精神。林卫民表示,学校是把一个自然人摆渡成社会人的机构,一个自然人他不是简单就变成一个社会人,而是要通过特别的训练,学校就是摆渡的船。
刘艳萍认为,老师的无力感是最痛苦的。“我们要克服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是,当孩子脱离了老师的掌控,没有教室这个空间的束缚,学习如何能够真正发生,这对老师们学习任务的设计提出了极高的挑战。”商红领表示,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通过数据更科学、准确地对教育进行系统的评价,包括对孩子发展有一个画像,更好地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建设和学习活动。
肖诗坚介绍,“我希望学校是村庄的学校,这是未来,也是现在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情。我们的愿景,就是让乡村的孩子能够在家乡享受到属于他们的好教育。”
马国川强调,办“真教育”需要一个不板结的、硬化的社会,希望有一个弹性社会,在这个弹性社会里面,我们真正的教育家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自己的办学空间,他们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全人教育”也可以称为“健全人的教育”,其理念整合了以往“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全人教育首在立人。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全人教育”的精神似乎被很多教育者遗忘了。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长王素,知名作家、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日日新学堂创始人、校长张冬青,闽派古琴第三代传人李伯捷共同探秘“全人教育”。
刘云杉认为,教育不一定非要评价,对评价要谨慎再谨慎。一个人的发展是心、手和脑的共同发展,心的背后是学生对学校之间要有信任,他对老师要有爱,要有敬,我们不能把学校变成一个处方单、监督单,老师也不是一个批成绩的工具。
王素表示,现在的在线教育其实是把原有的传统课堂直接拿到了线上,而真正的在线教育应该是更个性化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有非常大的变化。
郝景芳强调,“全人教育”就是那种让你越走越自由的教育,是以思想和心灵为培养目标的教育。让一个人的一生走得长远,走得自由、走得完整,也是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
张冬青介绍,“我们老是强调生活就是学习,但如果把它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我们依然会把生活和学习分开。只有改变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才能真正能把生活和学习才能结合在一起,进行一种完整的教育。”
李伯捷认为,“全人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知识其实是相对容易获取的,文化是需要时间去体会的,且需要被引导的。“全人教育”应该是很好的对于应试教育的补充,而且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李一格认为,“全人教育”的基底是一种哲学和思想,不仅仅是怎么做教育的内容。
英国国际贸易部教育技能司中国区主任刘静,君诚学校总校长陈晓民, 金矢集团副总裁、首席国际教育顾问孔高宁,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刘煜炎,不学教育集团创始人赵晓麟上台就“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变与不变”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刘静透露,截止到今年10月份,通过UCAS申请英国的留学的学生申请量增加了30%。“你连世界都没有看过,怎么形成你的世界观。”刘静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们的留学观念正在改变。
在刘煜炎看来,留学随着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变得更理性、更个性、更专业,而不是盲目的。
孔高宁则表示,出国留学的吸引力在于我们目前教育的差异化依旧存在。
陈晓民则认为,当下之人才培养,是在培养真正能够让中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时间里,实力赶超的人才。“人才培养是在多个维度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讲,出国留学依然是非常坚定的选择。而国际教育,依然是我们帮助孩子们应对未来的刚需。”
在2019年搜狐教育盛典期间,搜狐教育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搜狐教育研究院旨在打造一个教育专家智库,为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贡献智慧。2019年研究院已经吸纳10余位专家顾问,今年又有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长王素、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常务副校长商红领、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肖诗坚、日日新学堂创始人张冬青、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8位专家加入。
除此之外,搜狐教育年度盛典期间还公布了搜狐教育年度总评榜评选结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教育行业中口碑佳、威信高的教育品牌进行表彰。
“搜狐教育年度盛典”是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从2005年发起的教育行业峰会。历年盛典,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教育专家、知名学校校长等,共同聚焦教育发展,为打造更高效的教育模式、联动优质资源、激发更健康的行业生态贡献智慧。
(来源: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