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时间:2021-02-01作者: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育人方式,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月29日,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启动仪式暨第九届金鸡湖校长论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举行,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王海涛、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长陆岳新、苏州市教育局长张曙、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向峰、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邱中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长沈坚为实验区启动揭幕,园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各中小学校长、园长出席活动。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如何实现从数字化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型,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变,从翻转课堂向教学结构性变革转变?为实现一系列的转型与升级,园区积极构建与时代发展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持续推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2020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名单,全国共90个区域入选,苏州工业园区正在其列。园区作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和我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的重要窗口,建区以来一贯重视教育先行,科教兴区。此次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有助于园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我们将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和统领,致力于实现“人网融合的课堂教学”和“教智深融的泛在学习”,让“个性学”“智慧教”“精准管”“智能评”成为现实,坚持以适合学生的教育形式,最有价值的教育产出,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支撑的大规模因材施教,使优质教育面向人人,培育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长沈坚说道。据悉,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项目的深入实施,促进园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适合的教与学”智慧教育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园区教育局面向全区遴选42所“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实验学校”、56个“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子项目”,并在启动仪式上正式授牌。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项目论坛上,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原明作题为《教智融合从慧学学堂启程》的实验报告,语数英教研员陈飞、王晓峰、许颖分别带来了精彩的教智融合的学科案例汇报。园区智慧教育易加平台三期的“易加学院”慧学课堂、特色学堂生动的演示给与会嘉宾留下深刻印象,教智融合的慧学课堂、特色学堂聚焦学科,主攻课堂,破冰学习方式,使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发生在学生身上,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赞誉。

园区主动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八方引智,提升实验区建设的宽度与深度。上海市市西中学书记方秀红、教育部实验区专家组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有增、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钟绍春、华中师师范大学教授刘三女牙分别给大会带来了精彩的现场报告和视频报告,并祝福园区做“教智融合改革”的探路尖兵,为全省乃至全国实验区建设贡献园区经验和苏州智慧。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奏响教改最强音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面启动

 

启动仪式吹响了园区信息化赋能教育“从教育管理向最核心的课堂教学转化”的集结号,园区将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和统领,推进区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智慧教育从“隐形”走向“引擎”,从“简单应用”走向“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稳步实现“教智融合背景下促进全位发展的‘适合性教与学’模式探索”的总目标,共同擘画“未来样态”的新学习、新学校、新教育,努力推动园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

(作者: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