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几经战火淬炼光彩照人;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云烟日久弥新。
1941年2月8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以下简称“华中鲁艺”)在江苏盐城兜率寺正式开学。许多有识之士怀揣报国之志,从四面八方奔赴盐城。在鲁艺这个大家庭,他们用炽热的艺术情感,不惧硝烟、不畏艰辛,为根据地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人才。
时光荏苒,八十年转瞬而过;
岁月如烟,八十年精神永在。
今天,在华中鲁艺建校八十年之际,站在滚滚前行的时代潮头,回望八十年前在鲁艺这块热土上奋斗过的一个个身影,犹如丰碑更觉伟岸!
名师荟萃,繁荣鲁艺
华中鲁艺在行政上直属新四军军部领导,刘少奇(兼)任院长,彭康(兼)任副院长,丘东平任教导主任。以丘东平为主,由何士德、陈岛、孟波、莫朴、刘保罗等六人组成院务委员会,负责领导全院日常行政工作。学院建立总支委员会,由孙湘任总支书记,总支委员有丘东平、孟波、何士德、汪星、袁万华、李锐、蒋天佐(后补选)等。
(刘少奇 孙湘 彭康)
学院设立文学、美术、音乐、戏剧四个系,陈岛、戴平万、林珏、蒋天佐、丘东平、戈茅(徐光霄)、刘保罗、许晴、许幸之、邵惟、何士德、章枚、孟波、贺绿汀、莫朴、许幸之、戴英浪、刘汝醴、庄五洲等名师荟萃,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铸就师魂
华中鲁艺是在山河破碎、抗敌救国的大背景下建立的。正是出于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很多知名的文学、艺术大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纷纷汇聚到华中抗日根据地,筑起了抗战的文艺堡垒。
坚定的爱国者——庄五洲
庄五洲(1914—1997),祖籍福建泉州,出生于台湾高雄,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台湾人,会日语。抗战爆发后,他毅然从台湾回到大陆,参加新四军,投身抗战事业。他酷爱绘画,任华中鲁艺美术系教员,参与设计了新四军新臂章,作品有油画《战地之春》等。两岸的艺术评论家对庄五洲(即庄索)一生的绘画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台湾学者林惺狱把他称为“战火淬练出的艺术孤魂”;著名画家、美术研究学者吴步乃,在1992年《美术》杂志上写的《台湾画家庄索》一文中提到:“他是左脚在大陆,右脚在台湾的跨海画家。”“庄索的一生中,时刻不忘民族。”“在大陆他为抗日战争而画,在台湾他为人生而画。”
永远的给予者——丘东平
丘东平(1910-1941), 广东海丰人。中国著名的革命作家,是我国军事报告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左联”成员,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胡风等有过交往。1940年任华中鲁艺筹备处主任,学院成立后任教导主任。发表过长篇小说《在茅山下》、短篇小说《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第七连》等。1941年7月,在建湖北秦庄为掩护鲁艺二队的文艺战士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
丘东平烈士的一生短暂而壮烈。1942年,陈毅军长在《本军抗战殉国将校题名录书端》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又如丘东平、许晴同志等,或为文人学士,或为青年翘楚,或擅长文艺,其抗战著作,驰誉海外,或努力民运,其宣传动员,风靡四方。年事青青,前途讵可限量;而一朝殉国殒身,人才之损失,何能弥补。言念及此,伤痛曷极!”
伟大的“播种者”——贺绿汀
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华中鲁艺音乐系教授。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在军部和华中鲁艺从事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1941年创作的《一九四二年前奏曲》及其演出,使当时苏北音乐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高潮。1943年赴延安。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等,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贺绿汀是一位对我国音乐事业有重要贡献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他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先行者。一生为人民事业奋斗不息、歌咏不止,坚持正义和进步,歌唱光明和真善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倾毕生心血塑造起人格的丰碑。
优秀的实践者——许晴
许晴(1911—1941),江苏扬州人,杰出的青年戏剧家。1940年随刘少奇奔赴苏北抗日根据地,任华中鲁艺戏剧系教授。3月15日,刘保罗不幸去世后,接任系主任。一生从事抗日宣传和戏剧创作编导工作,曾编、导、演过多部颇具影响的话剧,创作过《中华民族好儿女》《重庆交响乐》等抗日歌曲、戏剧。最后于北秦庄遭遇战中牺牲。
杨沫在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时,将许晴化作了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许宁”。杨沫晚年抱病写了《献给老战友许晴》一文,深情回忆了她与许晴的交往和友谊,表达了对她的革命引路人许晴的深深缅怀。她这样写道:“不是烟,这是火,它照耀着许晴光辉的一生,也有斑驳的亮点洒在我的身上。”
不懈的求索者——许幸之
许幸之(1904—1991),江苏扬州人。1930年,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40年来到苏北根据地,参与筹建华中鲁艺,任美术系、戏剧系、文学系教授,新四军臂章设计者。许幸之擅画,长于诗文,精于影剧编导。一生创作了《高尔基像》《新四军军部》等百余幅著名油画。创作《革命要用血来完成》等多首抒情、叙事诗,出版散文集《归来》。导演电影《风云儿女》《海上风暴》,话剧《雷雨》《日出》《原野》等。
1991年12月许幸之因病在北京逝世,赵朴初先生题词以寄托哀思:“幸之同志是值得大众永远怀念的艺术家,他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了宝贵的贡献。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了,但他的功绩和他遗留下来的诗情画意将永远鼓励着后代人前进。”
华中鲁艺建立在烽火硝烟的年代,不平凡的年代铸就了不平凡的青春。鲁艺的大先生们既要面对艰苦的生活,又要面对严峻的军事形势,但他们以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坚持学习、坚持宣传,服务人民、服务抗战。他们是文艺星火,传播革命真理;他们是抗战种子,鼓舞革命斗志;他们是文化先行者,凝聚革命力量。
向华中鲁艺的大先生们致敬!
(作者:陈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