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办好思政选修课,强化思政课立德树人效果

时间:2021-03-19作者:黄岭峻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如今,教育部文件中已明文规定:马克思主义学院须在4+1的思政必修课之外,开设思政选修课。湖北省高校较早对此进行探索,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深度中国”、湖北经济学院的“当代中国”和长江大学的“生命长江”开设以来,迄今省内已有20多门“新时代中国系列”的思政选修课。但是,在一些场合谈到思政选修课建设,不少人,尤其是马院的领导都会有疑虑:目前思政课教师缺编严重,思政必修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压力山大,哪还有精力再去打造新课?下面,我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直接回应一下这个问题。

与其他学科不太一样,无论从教学角度,还是科研角度,马院都很容易“板结化”,即教研室之间的连结太少,各自为政。这种局面,是由于马学科的学科综合性导致的,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在这个背景之下,非常需要一种纽带,将马院老师连接起来;也非常需要一种活力,将马院老师推动起来。而能够起到这两种作用的东西,非某种综合性的思政金课莫属。

首先看其必要性:

其一,教学力量的集中展示。我相信,任何马院都不乏教学效果不错的优秀教师。但不可讳言的是,由于退出机制的不完善,也有少数不合格者侧身其间。后者的存在冲淡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如果用一门课程,集中优秀的教学力量,向外界呈现思政课的内在魅力,一方面可以为思政课老师正名,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一个平台打破教研室壁垒,加强全院教师的教学交流。

其二,教学观摩的绝佳平台。现在,每个马院都在急切地招兵买马,大量补充新人。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很多马院新人的角色转换都只能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完成,绝无笔者当年入职时见习半年才登讲台的缓冲。虽然也有一些观摩课堂,但由于要么不愿示人,要么水平不够,观摩课堂的示范效应并不明显。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将全院最优秀的教学力量集中展示,新人将从中受益甚巨。

其三,学生成长的心灵导师。新形势下,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存在各种思想困惑。这些困惑宛如冰面下的巨流,如遇破隙,将喷薄而出。包括4+1思政课在内的各种思政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些困惑,但有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必须用集中而有效的思政金课之强刺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解答。在思政金课之外,再利用工作坊的形式,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效果更佳。

如果真正认清上述必要性,即使再难,这项工作也值得做。但以我的经验,其实真正着手后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其可能性在于:

其一,任务可以分解。一门思政选修课,一般32个学时,2个学分。如果有10位左右的教师参加,一人最多承担2讲。以华中大为例,一学期两个课堂,一个成员最多也就讲4次。只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增加的工作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

其二,内容允许重复。所谓思政金课,是集中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对于学生最感困惑的思政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允许老师针对不同对象重复其在其他思政课堂上的内容。以笔者为例,我就是将概论课上的部分内容在重复中提高。

其三,师资可以拆借。在平台搭建之后,可以借助多方力量。以深度中国为例,首先,可以借助学校领导,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都要亲自讲授思政课;其次,可以借助其他院系、社会力量以及其他学校的师资。深度中国与湖经的当代中国即有长期的师资合作。

当然,4+1之外的思政选修课或许不是唯一的思政课改革路径,但大家一定要去改革,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不管是4+1之内还是之外,绝不能无视学生的感受,自说自话。别无他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深度中国》课程负责人 黄岭峻)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