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职业教育何以走向未来?

时间:2021-05-10作者:张妍琳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并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抓起,于高中阶段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学生走进职校大门,向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加之我国逐步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急需职业教育撑起中国教育半边天。然而,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认可度与信任度低的问题,这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待遇低有关,在“低层次、低水平、低质量”的固有观念下,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4月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大会提出,职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及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职普融通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改革也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向纵深发展。未来,将畅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逐步打破他们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独木桥”和“天花板”。

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机遇和挑战。校企如何携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又将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华为联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就未来高职教育新形态做出了探索。

 

教育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职业教育何以走向未来?

 

产教融合下寻求新生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以满足个人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客观需要为目标,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职业院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孕育基地,仍存在培养方向和企业需求不吻合、重理论而轻实践等问题。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针对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由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等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等要素与院校加强深度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针对职业院校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的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华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高校深入合作共创产教融合新模式,发布了“鲲鹏人才培养计划”,针对“鲲鹏应用开发”“昇腾AI应用开发”等企业项目中的具体岗位,形成面向华为技术体系的新型软件技术开发岗位课程系统,以课证融通的培养理念鼓励学生考取ICT技术认证增加就业优势。此外,华为还着眼于实战,将企业真实项目交由高校师生团队完成,由企业工程师亲自进行项目指导,让在校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职教20条”也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规划,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育高水平教师团队。为响应“双师型”教师培养,华为每年在寒暑期举行师资培训班,以小班化、案例式教学,将最新技术和案例传递给高校教师。同时,参与编写专业系列教材,将最新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另外,华为还建立了人才在线平台、在线实验平台,辅助教师获取企业课程资源和实训方案。

校企于产教融合方面的有益探索,解决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脱节、教育内容与企业技术不匹配的难题,开创了“校-企-生”共赢的局面。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把脉专业发展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建设资源共享,集教学实践、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职教20条”中,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之一,校企将通过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长期以来,校企之间联合培养的合作形式不灵活等问题,限制了职教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企业渴望吸纳技术攻关的专业人才,而许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却发生了偏差。为了破解难题,华为基于30年ICT领域实践技术能力输出、真实企业实践案例与ICT认证体系,联合Top级ISV共同提供平台+内容+服务,在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共同打造了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作为人才培养运营平台,其包括了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平台、产教对接平台与创业孵化平台。高校将在读学生基本状况、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培养体系等作为内容填充,企业将岗位技能需求、人才技能需求、技术需求等进行输入,两者作为使用者经由人才培养基地,就人才培养方面达成了互动。

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解决了当下部分高校在校生缺乏实习实训条件的现实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另一方面避免了校企双方学术交流不畅的状况,就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更清晰企业、相关岗位对人才和技能的需求,规避了闭门造车,保障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培育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打通专业壁垒 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竞争无处不在。职教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哪里?个人怎样才能于竞争中持续拥有立足之地?“职教20条”给出了答案——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外,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1+X”,顾名思义,一专多能。学生需要在深耕和精通本专业技术并做到出类拔萃外,还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其他技能,才能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加码。

当1+X证书成为职业晋升与发展的敲门砖,其含金量备受关注。如何将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华为基于多年的知识和技术积累,以 ICT 产业成功实践为基础,打造了全球有影响力的 ICT 人才认证标准,为ICT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为培训相关领域人才,华为将认证标准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标准融合,参与编写专业系列教材,把技术实力带入课程,为精准培养人才贡献力量。

大国呼唤“巧匠”。今天的巧匠,需要的不单是精妙的技艺,还有适应时代潮流变革的素养。利用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数据通信、软件开发、人工智能、鲲鹏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华为与企业和院校共同培养ICT、软件、AI、鲲鹏等多领域人才,从智能制造等方面保证X证书的质量,助推产业升级。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成果初显

职业教育承接着半壁学生的培养重任,而企业需要依赖高技能人才来满足发展需要。为服务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产业,华为携手广科院共建“云中高职”,旨在打造数字化产教融合新平台,探索智慧化职业教育新形态,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中心,服务师生成长,实现智能便捷、精准育人、全面创新的目标。

“云中高职”框架围绕“1+3+N”构建,即1个底座(混合云平台+数据平台)、3个引擎(项目实训实战引擎、个性化培养引擎、数字化校园运营引擎)、N个智慧应用。实现资源统筹、平台共享、数据打通,应用协同。按照广科院与华为的建设规划:第1年先搭建框架,初步具备云中高职雏形;第2年实现核心业务全数字化,师生体验明显提升;第3年全面创新应用,实现智慧无处不在。计划用3年时间,将云中广科打造为中国高职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云中广科”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5月28日,全国数字化产教融合峰会暨“云中高职”战略发布会将在珠海举行,为了更好地集聚高职力量,合力推动“云中高职”的建设与发展,诚邀您作为重要嘉宾,共同见证云中高职研究院的建设成果,共议智慧化职业教育新形态。

(作者:张妍琳)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