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时间:2021-05-11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既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也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以下简称“汇小”)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学校充分依托地域优势,挖掘校名内涵,将“汇”文化与“龙”文化有机融通,创造性地落实德育总体目标,在开展“传承龙文化,汲取龙精神,学做小龙人”的校本活动中,明晰了富有“小龙人”特质的“汇志学子”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以德为先,培育“汇志学子”。学校在深入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校本实践中,以守正创新的“汇教育”行动,汇情汇智绘精彩,至真至美致未来,发出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汇小之声”。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课程,是落实德育目标的载体。“汇质课程”中的德育系列课程,宛如贯穿学校课程体系的一个灵魂,提供了课程设置方面的有力保障,竭力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实施、全过程落实。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学校立足“道德与法治”这一德育基础课程,双管齐下,实现“让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一课”的教学追求。围绕“八礼四仪”“认识疫情、敬畏生命、做好防护”课程主题,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用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体验化的课程情境、情趣化的课程形式,让儿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自然生长。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学校悉心打造“‘汇馨’榜样进校园”教学品牌,邀请各行各业德艺双馨榜样人物进入汇小校园,进入德育课堂。比如邀请获得“中国好人”殊荣的“板凳女孩”——苏晓琳进校园,开展“抗疫英雄进校园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邀请支援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启东市人民医院“ICU”杜蓓华护士长进校分享驰援湖北武汉方舱医院的感人故事……“‘汇馨’榜样进校园”活动,焕发着思政课堂的智慧与灵动,让参与活动者受到心灵上的洗礼、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升华。此外,还有经典阅读课程,比如沙地文化课程系列,让沙地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儿童的心灵;综合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动脑又动手;研学旅行课程,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依托地域文化、实现学科跨界、实施德育融合,是德育课程开发的全新命题。学校形色俱全的德育系列课程,生发着“1+1+1>3”的教育能量,为课程育人构筑了品质提升的坚实堡垒。以德为魂,建构“汇质课程”,让学校在领会《指南》精神、落实德育内容的进程中,找到了有力的载体。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同时,学校努力让整个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文化家园、思想家园、精神家园,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让优美的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化。学校举办情趣盎然的活动,比如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毕业典礼等,通过仪式教育,让成长刻上文明烙印,让美好童年值得回味。学校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有机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学雷锋日、清明节、端午节、防震减灾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带给学生浓浓的爱国情和责任感。

近年来,学校以《指南》为指引,以德育为主线,精心建设汇心园、悉心培养汇智娃。学校将继续步履坚实地行走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征程上,用汇小人弘扬 “汇”文化、打造“汇”教育的本真行动,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用德育的雨露和阳光,让汇心园的每一朵生命之花傲然绽放……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