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产业发展要做好的重要课题。4月12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迎来“黄金时期”。相关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服务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经济繁荣的重要推手。
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是推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明确“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以重点带动全局,标志着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正由“破冰期”迈入“深水期”,成为引领新时代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变革的战略方向。然而,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校企脱节、培养目标错位仍然是产教融合的发展痛点,这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不强。
为破解产教融合的发展痛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华为联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立足最新技术背景,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探寻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紧跟数字化趋势,培养数字化人才
当前,网络购物、视频会议、远程医疗、云课堂、网上展会等已经融入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人才是经济数字化转型核心驱动力。这部分人才是指具备ICT(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和ICT补充技能的数字人才。根据人社部《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统计,未来5年企业对人工智能、数字化管理等人才缺口将达近千万。
如何填补巨大的数字化人才缺口?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数字化人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秉持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华为通过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IoT等方面的领先创新能力,在数字化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一是建立ICT人才认证标准,为ICT从业者提供广阔的职业选择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二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协同伙伴与职业院校共建专业实验室、学院、产教融合基地等,为产业链及相关企业输送大量ICT、软件、AI、鲲鹏等多领域人才。三是培育双师型教师,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师适应现代科技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掌握从事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指导学生学习、实训的专业能力。四是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华为ICT大赛”为师生提供国际化竞技和交流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华为ICT人才联盟双选会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硬的基础设施一定要有软的土壤,其灵魂在于文化,在于教育。在大量数字人才需求的推动下,华为联合职业院校探索出一条从人才培养到精准输出的闭合路径,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助力中国ICT产业快速发展。
融通“岗课赛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单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改革相互影响、互为倚重。打造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校企应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企业是人才的最终归宿,只有将企业的典型案例及时融入教学,才能充实、改造、提升相应的课程和专业。正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所说:“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盯企业需求,紧盯市场信号,市场和就业需求发生变化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就应及时调整。”
为使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岗”指工作岗位,“课”指课程体系,“赛”指职业技能大赛,“证”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与职业考证对应,即为“课证融合”。华为基于多年的知识与技术积累,以ICT产业成功实践为基础,打造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ICT人才认证标准,多达几十万人次获得华为认证证书,为ICT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职业选择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此外,华为将认证标准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标准融合,基于华为认证标准,参与实施职业教育1+X证书试点工作,同时联合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编写1+X教材,开发出适用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教融合”课程。这些创新性的课程以实现“校-企-生”共赢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获得满足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将岗位需求融入课程体系,即为“课岗对接”。面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行业,华为以培养鲲鹏产业生态的人才为目标,校企共建鲲鹏应用开发(Web架构)、昇腾AI视觉应用开发、鲲鹏公有云服务架构搭建与运维三门课程,形成两套面向华为技术体系的新型软件技术开发岗位课程系统,以项目教学为导向提高学生实际工程能力。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发挥自身优势,为协作伙伴提供基础课程和实验体系,助力伙伴顺利开发课程,每门课程包括教学文档、PPT、操作视频、作业、题库等基础资源;针对每一个技能点的云实训,开发一个虚拟机镜像模板。
利用恰当的比赛内容设计、良好的组织与评价制度实现对课程教学的支持、补充与融贯,即为“课赛融通”。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他们通过考试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对于职业教育学生而言,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收获要高于校内普通考试。2020年,我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华为深谙技能大赛的重要性,主办了“华为ICT大赛”,自2015年启动以来,覆盖国家和参与人数不断增加。比赛的开展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国际化竞技和交流平台,还增长了学生ICT知识,提升其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一方面以开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课程为主要培养方式,课程内容融入学生进入工作领域后普遍会面临的问题,方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以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为实践渠道,促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智慧实训基地,培育合格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教师带领学生仅在黑板上操作、书本上模拟、教室里练习,很难培养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现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职业教学模式必须发生改变,陈子季认为,实习实训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途径,真实的工作环境、生产一线和操作过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职业院校一要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
在探索教学模式内容、方式改革方面,华为依旧展现出了“数字化”魅力,开放30年ICT能力,联合广科院,以打造数字化产教融合新平台、探索智慧化职业教育新形态为目标,围绕“1+3+N”的框架,共建“云中高职”。该框架包括:由混合云平台和数据平台构成的1个底座;实训实战引擎、个性化培养引擎、数字化校园运营引擎;N个智慧应用。
由于设施设备、技能教师缺乏等原因,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难点。3个引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华为基于项目实训实战引擎,打造产教融合的“云中厂”新模式,为学校师生提供真实、实时、精准的实训体验。华为开发两个分别应用鲲鹏架构技术、昇腾架构技术的综合项目实战案例,依托云平台开展师生团队训练;牵引产业资源提供1个真实项目,由企业工程师指导,组建师生团队完成项目。
华为基于个性化培养引擎,多维画像,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以实现精准育人,精准决策,精准对接。华为基于状态数据平台、官方文件的指标等,选择可量化的关键成果项,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学校层面、专业层面的评价指标,根据状态数据库、评价指标完成全国的学校画像和专业画像。
华为基于数字化校园运营引擎,打造校企合作的“云中校”新形态,努力构建高效运营、高效服务、高效办公学习的数字校园。华为新建基于AI产品的智慧云教室,并对现有智慧教室开展云化改造,实现教学资源来自云中、课堂数据存入云中、多点远程云中教学。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面对产教融合改革迈入“深水期”、数字化人才紧缺的情况,华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统筹多种资源,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助力职业院校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校企合作共同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拥抱和引领信息技术革命,加快迈入智能世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