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在遥不可及的远方,看银河之外的星光——访盖伦国际教育和云盟国际资本创始人云关秋

时间:2021-06-21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以为刚刚开始,竟然——已是七月……以为即将结束,其实——只是七月……”一首《七月》之歌,近来在坊间流传。

温婉优美的旋律中,流淌着深奥的人生哲理。这是盖伦国际教育创始人、云盟国际资本创始人云关秋的诗歌新作,是其“银河之外的星光”众多诗文佳作中的一朵小花。

云关秋,文化学者,创投导师,国学教育的拓荒者,少儿英语行业的开创者,思维和情商素质教育的开拓者……作为人生智慧的结晶,他的《盖伦理念》《中华童铭》《第一桶金》《0生万物》《商路问道》等专著,在业界内外有着广泛影响。为了解这位教育家、企业家精神世界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记者近日采访了云关秋。

三个多小时的采访对话,有关诗歌、艺术、教育、人生……

 

在遥不可及的远方,看银河之外的星光——访盖伦国际教育和云盟国际资本创始人云关秋

 云关秋

 

不要“躺平”要崛起

近来,关于“躺平”的说法很是盛行,云先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与说法呢?

“没有谁会真正躺平,即便想躺也躺不平。”在云关秋看来,现今人们所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在打基础,国家真正的大发展刚刚开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互联网和手机APP,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超级的经济文化共同体。

“国家在大发展,文化、艺术也一定会大发展;发展就在眼前,能清晰地看得到。在这样的时代,面临如此的发展机遇,人们干什么都是可以的。每个人都不可辜负这个时代,不能辜负自己。如果稀里糊涂过一辈子,回首往事什么都没有做,会多么可惜?人这一生,时间是有限的,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就算不给社会做,也要给自己做,而且要做得很像样。”云关秋说。

去年疫情期间,云关秋在海南待了4个月。一年来,三件事令他自感欣慰:盖伦的防疫护校工作做得还算满意;打理了一下微博,粉丝从20万增至40多万;整理了四本书,已出版的《商路问道》是多年经营管理工作的感悟,待出版的《银河之外的星光》是从十几岁至今所写诗作的集结,第三本是供内部使用的《庚子小治》,以及第四本正在修订中的《惊蛰之动-中小微企业疫后胜略》。

“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做对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的事情。”云关秋认为,挣钱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有时工作比较顺利,回家看看诗;工作不顺利,回去也看看诗。写点东西,给自己的生命做一个印记。云关秋把读书、写诗、出书这些看似业余的东西当成广义生命组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和事业是一体的

有人说,“工作是挣钱的,生活是花钱的”。对此,云关秋不认同。他认为,对于圆满的人生而言,生活和事业是一体的。工作要做喜欢的事情,未必只是为了赚钱;生活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未必只是为了花钱,人生要“生活和事业一体化”。

对于“退休之后准备做些什么?”的问题,云关秋的回答是:我们这种人或许没有退休,因为所谓的退休之后,做的事情会和现在是一样的,所以也就没有退与不退的分别了。“你看,巴菲特和芒格都90多岁了,李嘉诚先生也90多岁了,他们都在继续工作。他们现在的工作,目标肯定不是为了赚钱,工作就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云关秋为自己设定的工作年龄:干到96岁以上。

在云关秋看来,对于做投资的人来说,了解世界,东走走,西看看,是工作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教育家也好,企业家也好,普通人也好,在今天这样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都应该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这个社会以及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存在,变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了。

云关秋表示,就旅行而言,大多数的旅行都会使自己高兴快乐。但有一种旅行,比如写作这样的精神旅行,能给别人带来价值。一本好书,一本好的诗集,都能够为别人带来价值,当然对自己也是有价值的。“也许有人认为,写作是人生的副业,但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主业。做教育、做投资,是我的工作,但写一些东西分享给大家,同样也是我的工作。”云关秋说。

精神文化的极度发达

“教育家并不是只做教育,商人也并不是只赚钱。他们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这个精神世界,云关秋有着自己的见解。

“根据国家的发展规划,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所以,最近一两年是中国发展的转折点。”云关秋表示,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初等发达国家或是中等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普遍以吃饱穿暖为第一目标,但到了一定的发达程度之后,人们会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追求。

“如今,诗歌已经从殿堂之上,走进寻常百姓家。诗歌在中国要大兴于世了,但是不会像此前北岛、舒婷风靡中国的那个时代。那时,一个人写诗,全中国人读。以后,可能会进入一个一人写诗一人读的时代。诗歌,是以汉字为基础、以中华文化为主的精神载体,未来会在人们极大丰富的精神生活中占据更大的位置。”云关秋预言。

好多年前,云关秋一位亦师亦友的领导说了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件东西属于自己,那就是你的情感和你的作品。”对此,云关秋印象深刻、非常认同,并牢记了20多年。在云关秋看来:自己的感情,属于自己一个人;作品的版权可以转让,但是作品是谁写的就属于谁。这两者都是人脑活动的成果结晶,作品是智力成果,另一个是情感成果。

于是,云关秋有了自己的观点与实践:50岁之前要多读书,50岁之后少读书,要出自己的作品,要不断的输出。因为人就像一个机器,不能总是输入,还要输出。不恰当地多读书,会把自己搞糊涂。很多朋友很愿意读书,很愿意学习,但是学得太多,缺乏深入思考,反而会把自己学糊涂了。

阅读是少了还是多了

对于大家普遍认为的现今人们阅读少了的说法,云关秋不大认同:我不赞同现在人们读书越来越少了的看法,国人应该是读书越来越多了。因为,不能说读网络书、看头条、看微信、读微博不是读书。现今人们读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碎片化的阅读增加了,而且深度阅读并没有减少。

云关秋认为:不能说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就是深度阅读。国家每年出版图书几十万种,大家不可能对每本书的阅读都从头读到尾。他以自己的新书《商路问道》举例:初写时没有体例,出版时编辑说要分个章节,虽不喜欢但也未反对。为什么不分章节?因为这本书设计的初衷,是读者愿意翻到哪一页、随便读到哪一段,都可以受益,不必从头读到尾。

完整地读一本书才叫深度阅读?云关秋表示,如今人们已进入碎片化的读书时代。碎片化阅读之后,人们会在大脑里有自己的组合。人们读书时,可以读一读,再跳出来想一想。总读的话,会把人读糊涂了;最后,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比如说学国学,就不能掉进去没有思考。

早年间,云关秋读了大量的书。如今,他常常是随手写一些东西。曾经有一段时间,当他紧张一天,工作结束后,自己觉得心都要变硬了,脑子里充满逻辑和数字时,会拿起一本诗集看上几段,情绪就会舒缓起来。

“读要精准,写不见得精确。只要写出自己的水平,写出自己的感受就好。”云关秋认为,现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可以写诗,可以写歌,可以画画,可以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准备很久了的旅行。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很好地追寻自己的精神价值和人生价值。

看“银河之外的星光”

“思考者、笃行者、描述者,用最爱的文字,描绘生命之美”。在即将出版的“银河之外的星光”诗集的样书首页,云关秋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说起即将出版的这本诗集和今年刚刚出版的《商路问道》,云关秋侃侃而谈——

《商路问道》是写给中产阶层的,关乎中产阶层的事业、生活和精神世界,书的副标题是“从心开始的经管哲学”。全书以“哲思短语”的形式呈现,其中每一句话都体现着一个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涉及生活,也涉及经营、管理、投资、文化、个人成长,以及一些家庭幸福的内容。“商路问道,我取一瓢饮”,这本书里观点很多,读者可以看一部分或选取一点点就好。

即将出版的“银河之外的星光”诗集,是他对近40年所作诗作的一个集结,最早的诗写于1984年,最晚的诗是2021年4月创作的。去年疫情期间,他对自己这40年的诗作做了一个梳理,把陆续写的诗整理到一起,又添加了一部分。这本诗集写的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小历史。

在这个诗集中,有一些三部曲。“道德经三部曲”,是读道德经有感而发写的。“生活三部曲”,是在不同的时期写同样的话题,表达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土地三部曲”,把改革开放之后,整个中国的大变迁都写在里边了。“岁月三部曲”,给难忘的2020年做了个升华;是在当年最后几天写的,所以放在了整个诗集的最后,算是给自己一段时间的生命做个小结。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自主创作、自我弘扬的新时代,现在的中国人进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最幸福的时光,整个社会都在朝气蓬勃地向上走,令人欣慰。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给自己做一次大修,包括身体上的大修与心灵上的大修,为自己的人生做个总结。他希望自己工作到96岁之后,后面的路还很漫长,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

做喜欢的有价值的事

“生活中,你看了场好的电影,会很高兴。看了质量不高的电影,就浪费了时间。如果你读了一本好诗、好书,真的产生共鸣后会很高兴,会比喝了一杯好酒要高兴得多。现在我们的文化艺术生活如此丰富,我希望能尽可能多地与人分享,与那些向往成长、成功、追求生命价值的人分享我的观念和思考。”就此,云关秋谈到了如下的观点。

“关于诗与书的分享对象,与贫富、地位、文化程度无关。”云关秋希望他的诗,一般具有中学生水平的人都能读懂。但要做到深度理解,还是要好好琢磨琢磨的,因为确实有些意思不好理解。人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价值的事。只要这样做,所有的事情就都是有意义的工作了。

比如他的诗《七月》,用一年比喻一生:自己觉得人生刚开始,一不留神半年就过去了;觉得一年快过去了,其实才七月,好日子还长着呢。云关秋表示,社会上很多人在四十岁之后就退休了,太早了!我们要活到120岁以上,至少应该按照120岁规划人生,千万不能按照七八十岁去规划。现在网上说,有人三十多岁就精神退休了,就是一个调侃!

云关秋认为,对人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时间。有些人不珍惜时间,用时间去换钱,其实到了中年之后,更多的时候要用金钱去换时间,然后把时间利用得更有价值。写诗的价值,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的充盈是能够带来无限多的东西的。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人生价值的教育:一个人如何获得成功,这辈子要做个怎样的人,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对此,他在初中时就有过认真思考,且从来没有动摇过。1984年10月,他写了一首《给我纤索》,是一首励志诗。那时虽然说的都是少年的豪言壮语,但直到现在也没变过,那就不是空泛的豪言壮语了。就这样,他用一首诗把自己的一生规划出来了。

诗歌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哪里?云关秋认为主要在大脑;在大脑的观点、思想、思维方面,而不是在手上、脚上、学历上。要有更高维度、更新的观念和更广的思维,就要学习、读书。学英语单词、学英语句子是教育,这是知识的教育;能够把英语熟练地运用,这是技能的教育。

“诗歌在教育中的最重要作用,是培育情感的。”云关秋认为,无论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或者其他方面的专家,往往都是情感比较丰富的。即使数学家,也不仅仅是一个会解数学题的人,一个只会做题的人很难成为大家。比如杨振宁教授,在具有物理学大智慧的同时,诗也写得非常好。

在云关秋看来,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形象思维发展,能够让逻辑思维和数理思维更饱满、更丰富、更有前瞻性和想象力。“前不久刚刚故去的袁隆平院士,写的《妈妈,稻子熟了,我来看你了》的散文,写得多好!后来人们把这篇散文变成了一首歌,然后再由这首歌创作了袁隆平的电影。”那首歌,他听了很多遍。

“当我们谈到工作的时候,其实工作只是我们人生的显性化。”云关秋表示,文艺中的这些东西,体现的是我们的精神内核,是整个工作和生活的总指导。这几年,诗歌重回“王者之位”。企业家们喜欢写诗了;学霸们上数学课学累了,就在数学书上写首诗,写诗变成时尚和美谈了。在这样的变化中,云关秋始终没有改变对诗歌的看法,没有改变对诗歌的喜爱。

“其实,每个人无论是否写诗,他的生活都是一首诗。就像一个人无论写不写论文,他的生活都是一篇论文一样。可以用一首诗比喻一个人,用论文比喻一个人,用一条路比喻一个人,用一座山比喻一个人。”云关秋说。

作为曾经的理工男,云关秋坦言:从来没想过做诗人,现在也不想做专业诗人,只是一个爱诗写诗的人。

(云关秋:盖伦国际董事局主席,云盟国际资本创始人,著名华人教育家,文化学者,知名创投导师;北京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曾任多所知名大学兼职教授和客座研究员;出版有《0生万物》《第一桶金》《盖伦理念》《中华童铭》《商路问道》等专著;曾获得“首届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中国杰出教育家”“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改革开放30年十大杰出人物”“建国60周年中国百杰教育人物”等荣誉)

(文|姜乃强)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