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时间:2021-07-15作者:周洪武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为推动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含特殊学校)名校长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工作室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名校长的示范引领能力,7月14日,广东省举行了“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局举办,在佛山市南海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

 

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邓旭峰,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慕雄以及广东地区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高校专家等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

  授牌仪式上,李璧亮副厅长表示,广东省上一轮工作室建设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成果成效显著,大幅提升了广东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新一轮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要牢记使命,为广东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培养好校长,为促进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李璧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省级工作室和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将之作为深入推进“强师工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工作室主持人要明确新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和方法,深化培训课程改革,加强工作室条件建设和资源建设,加强工作室间的交流和合作,不辜负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授牌仪式同步公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名单的通知》。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慕雄指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是全省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评估中心,现已成为教育部首期、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基地,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一人一案”“一校一案”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模式。广东名校长工作室将在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关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中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在粤东西北地区开展全口径、组团式、融入式的结对帮扶,促进广东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在活动中,广州中学校长彭建平代表广东地区名校长做主题发言。他表示,名校长工作室是推动校长成长、学校发展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学术性校长研修共同体。在工作中相当于引擎,可提升校长素质,促进区域、学校间的联动,助力教育均衡和优质发展。“作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要努力让工作室成为校长学习提升、优化素质的加油站;成为校长发展理论、生成理念的发源地;化作校长创新实践、推进改革的‘试验田’,做孕育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孵化器。

 

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本次活动设启动授牌仪式、名家讲坛、分论坛研讨交流等多个环节。广东省教育厅领导、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等领导为广东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了现场授牌。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江苏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严华银在名家讲坛上以《价值引领与思维启迪:论名校长工作室的工作开展》为题进行了学术讲座。

 

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广东省新一轮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的成立,吹响了岭南地区校长培养的集结号,扬起了广东校长成长的风帆。在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广东名校长工作室将秉持共同目标,遵循教育的主体性、合作性、研究性建设策略,在体现校长个人追求的同时,满足国家要求、区域诉求,坚持“与自我对话、与政策对话、与经典对话、与同行对话、与专家对话”的研学过程,发挥名校长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周洪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