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四维一体”抓先行助推青岛人工智能教育落地走实

时间:2021-07-23作者:李晓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随着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青岛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发起攻势,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为遵循,以青岛入选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城市为契机,突出理念先行、需求牵引、整体布局、创新赋能,在先行先试、创新实践中成功创建教育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及应用研究实践共同体”,探索出独具青岛特色、品牌效应显现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

以理念为先导,人工智能教育方向把得更准

始终把教育的育人本质作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前瞻构设明方向。青岛市教育局先后出台《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和落实措施,在全国率先提出市域层面普及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明确了2022年实现全市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课程普及的阶段目标,从基础环境、教育资源、师资队伍、专业人才等方面多维发力,助推人工智能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等全方位发展;从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支撑体系、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培育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加大人工智能教育宣传四个方面排布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青岛市人工智能课程发展明晰了前进方向。

精准定位找路径。着眼有效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市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展开全面合作,基于青岛现状量身打造“纲要先行、一纲多本、教练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能力和素养为导向,以人工智能核心概念为基础,以聚力解决问题、创新应用实践为落点的青岛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从课程性质、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及保障等方面,细化、明确、固化规范,确保稳步推进、梯次发展。

快速响应建体系。市教育局及时成立青岛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攻坚小分队,从资金保障、政策制定、人员培训、设备配备、教育教研等层面,沟通协调人工智能教育推进过程。完成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落户,创建“1+4+100N”人工智能教育试点体系,遴选打造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三区一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推动青岛一中等百余所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纵深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以需求为牵引,人工智能教育路子走得更顺

坚持把人工智能的准星瞄向教育需求的靶心,实现教育需求与人工智能同频共振。

让教育更富针对性。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选择相应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普及和传授人工智能知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了启蒙、普及、培优三种教学模式。小学一至三年级采取视频授课模式,其他年级(初、高中毕业年级除外)采取常规授课模式。目前全市659所小学每月开设1节人工智能教育启蒙课;156所学校共计4万余名学生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程;面向有爱好、有出色专业基础的学生开设培优课程,全市90%以上的学校成立人工智能社团,聚焦人工智能发展专业方向,定位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

让教育更具多元性。秉持“搭建平台、聚合资源、勾画蓝图、引领发展”的宗旨,着眼构建更加有效的“资源统合、力量整合、技术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系统和发展格局,青岛市教育局分别与华为、科大讯飞、商汤、越疆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11家全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政、企、研、学多元协同,优势互补,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智慧体系,赋能青岛人工智能教育稳健纵深发展。

以保障为支撑,人工智能教育步点踩得更稳

注重软硬件一体推、同步建,支撑人工智能教育行稳致远。

挖掘人才潜能。教育智能时代的关键在人。青岛市教育局通过市、区、校三级联动,创新教、科、研“三位一体”活动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转岗培育等方式,打造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依托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分批次、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创新线上“专家讲座+实时答疑”、线下“订单培训+集中授课+上机实作+合作探究”培训新模式,定期组织城乡交流、观摩学习、教学研讨、同课异构等活动,学科教师专业水平稳步提升,课程开设制度化、教学实施规范化、活动开展常态化逐步实现,聚力打通人工智能课程普及“最后一公里”。

释放基建效能。坚持“全市统筹规划、区市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统筹聚合资源,协同分步推进,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为课程全覆盖提供计算能力支撑;研发集“课程教学、内容创作、项目科创”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全方位支撑起人工智能课堂教学;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形成特色鲜明、层次分明、融合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体系。满足学生体验、探究、实践的需求,呈现更加多元的人工智能学习空间。

集聚宣传势能。持续推进青岛人工智能教育内涵外拓,覆盖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宣传队伍,开通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公众号和网站,畅通专属宣传渠道,定期发布工作专报;择优遴选人工智能教育鲜活案例,利用新媒体矩阵,推出系列经验报道和典型宣传,特色培优,辐射带动。先后召开了“技术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大会等,多层面展示,多维度介绍,体系化宣传,讲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青岛故事。

以创新为引擎,人工智能教育步伐迈得更快

突出创新引领,聚焦改革赋能,让人工智能教育充盈活力、充满动力。

攻关研究破题答题。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成功申报教育部科技司实践共同体项目课题“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及应用研究实践共同体”。全年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探究,梳理提炼“基于兴趣基点的启蒙教学、基于案例学习的普及教学、基于项目学习的培优教学、基于薄弱学校的送课教学”课程推广模式,完善课程资源库建设,从知识与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学习评估,促进师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

构建生态常态长效。青岛教育系统“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统筹教育大数据和视频监控资源,让全市教育数据“可汇、可管、可用”,实现“可视化、助决策”。在局属学校部署课堂诊改、轨迹采集、个性学习、智能识别、水电监测、视频整合等17个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构建起“智慧互联、数据可见、智能决策、聚焦教学”的智慧校园新生态。

打造品牌做精做优。坚持普及与培优相结合的路径,出台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推广集体备课模式,强化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鼓励开展项目化教学,深化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综合多种评价主体,优化人工智能教学评价体系;重视人工智能伦理教学,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多元开放,适度配置,组团发展,评测素养,推动赛事,提层进位,做优做强青岛人工智能教育,打造人工智能教育青岛品牌。

优质人工智能教育生态需满足六要素: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前提;持续的建设完善是常态;健康的生态建设是关键;广泛的互联互通是基础;严格的安全体系是保障;良好的师生体验是根本。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之路并非坦途。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质量有待提升、评价体系尚未闭环构建等问题现实存在,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青岛人工智能教育将继续遵循“山东龙头,国内一流,全球影响”的发展定位、人民满意的标准、高质量发展路径,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

(作者:山东省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 李晓梅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