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呼吁着教育的变革。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教与学的关系正发生着变革,人民群众期待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教育成为重要内容。为深化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文件精神,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进选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华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战略,携手天津河西区不断为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贡献蓬勃力量。
肩负智慧使命,共谋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天津市河西区位列其中,这标志着河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河西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田玮介绍,2020年以来河西教育承担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国家级实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任务,并作出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田玮表示,“河西区将把智慧教育建设贯彻到区域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名学生,惠及每一个家庭,辐射每一片社区。同时,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先试先行,潜心研究,努力形成理念可借鉴、模式可复制、资源可共享的成功经验,为建设高质量学习型城区和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贡献力量。”
作为天津市教委的战略合作伙伴,华为也将持续推进“智能重构教育,创新连接未来”的价值主张,进一步贴近学校、老师、学生的需求,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携手最优秀的合作伙伴,构建起行业数字化转型特色的“供需关系”,满足更多政企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构建一个多样的、繁荣的ICT生态圈,为构建更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贡献华为智慧。
科技赋能智慧校园,激发教育内生动能
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是河西区智慧教育示范区样板学校,以“智慧校园,幸福成长”为核心理念,扎实数据基础,创新应用场景,探索素养提升,充分体现出区、校、企合作共赢,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表现区域均衡发展的能力与决心。学校设有阅读明智、创新启智、美育治智、劳动开智、数据汇智等10个智慧化场景,涵盖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夯实数据基础是走向智慧教育的关键一步。第二新华中学大数据中心是河西区“十四五”开局期间部署的全区大数据计算基础支撑平台,采用华为的智能数据中心服务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管理、精准化决策、智慧化育人,实现教师、管理者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聚焦学生健康成长。站在大数据中心的看板前,来访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全区、全校乃至各名师生的数据信息,如体质健康数据、课程效果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推动教育决策、驱动创新课程、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大有裨益。
“智慧教育的基础应是数据的长期积累。一方面,每节课的数据积累,便于教师精准掌握学情与教情,为教学设计改进、分层作业设置提供依据,让教育更加立足品质。另一方面,学生常态化的学习、生活数据的积累,有助于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回应了评价改革的综合性、全程性和增值性要求。”第二新华中学校长马建伟阐释道。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有了更明晰的方向与更广阔的空间。在第二新华中学,可以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下的新型教育样态。
目前,学校已开设机器人、机器手臂、人工交互智能体验、虚拟现实等多个层次、面向不同年级的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数字化手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滋养。学校利用5G技术以及搭建直播教学平台,实现了与甘肃平凉对口帮扶地区思政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专递课堂”的形式,实现了津陇两地“同上一节课,共享一名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开辟了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路径。
依托5G高带宽、低时延的优势,第二新华中学通过“名师课堂”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学校邀请名师资源,将福建南平的建盏、天津工业大学的陶胎漆器制作工艺等非遗项目引入课堂。“如今,瞬间可以把福建当地的课程投过来,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马建伟看来,数字技术为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将向区域智慧教育客户提供基础技术平台、教育业务平台和教育数据平台,为教育者和学习者营造便捷、舒适、高效的智慧学习环境,共同打造并沉淀优质教育应用,以科技助力教育普惠。
(作者:李香玉 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