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国家级成果奖推广暨教育资源集成教学研讨会在史家教育集团召开。《博悟博学》作为学校课后服务中实施的博悟教育数字交互课程,由校内教师进行常态化授课交付,课程效果出色,获得了校方、 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此次活动中面向全国进行示范推广。
史家教育集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是为学生奠定生命底色,夯实文化自信的精品校本课程。课程以文物为载体,以“博·悟”为育人理念,以开阔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以开放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对“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探索。而从文物中获取民族力量、精神信仰、优良品德等,则是为学生夯实文化自信、国家认同的一种尝试。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又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以新维尚智“博·悟课程”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的教学探讨。在以文物为载体的课堂上要“减”的是什么?要“提升”的又是什么?学校经过一次次实践探索,确定要“减”的是堆砌知识的讲述,要提升的是学生的高阶思维。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启发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会发问,能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思考分析、自主建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金少良老师执教了《青铜时代》一课,整节课以“字词大会”为情境贯穿学习的始终,同时以一个核心问题即“为什么要用青铜器来命名一个时代?”来统领全课,这也成为本节课的学习“主干”。教师全课的设计都是在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通过与青铜有关的字词识读、“一模一样”这种独特的青铜铸造技术的追溯、藏礼于器所表达的国家治理思想等等多种角度的分析与体验,让学生逐步深刻地感受到青铜在夏商周时期的重要作用与价值,进而促使学生自己品悟出为什么要用青铜器来命名一个时代。
金少良老师执教博悟课程《青铜时代》
闫旭老师点评金少良老师执教的《青铜时代》
李璐老师执教了《匠人治玉》一课,该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博悟博学数字课程平台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数字平台以其高清的3D数字文物为学习内容,让学生跨越时空的距离展开有效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数字文物展开观察、质疑、猜想、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凸显了课程的探究性与交互性。以文物为起点,以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为归宿,讲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人文精神。李璐老师将以物见人、以人讲精神的课程价值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璐老师执教“博悟博学数字课程”——《匠人治玉》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重要的教学研讨,也是史家博·悟课程成果面向全国推广的一次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北京大兴区育才分校、延庆二小、通州史家分校的老师们以及新维尚智博悟博学数字课程平台技术团队的老师们。此外,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也开启了线上直播,并与京银“互联网+教育”双优云桥项目相结合,宁夏自治区、广西南宁、陕西西安、湖南等地的老师们共千余人线上参会,一同进行观摩。
杜欣月老师点评李璐老师执教的《匠人治玉》
郭志滨副校长对课程进行全面综述总结
西安教师线上参会剪影
广西教师线上参会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