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千分制考核”如何激活肥城教育——对话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赵永军

时间:2021-10-08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不强调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了;不看重分数,教师更加用心教学、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课内。在肥城,在山东,乃至在全国,2020年入选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的“肥城市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备受关注。

用1000分来评价全域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学生的成绩仅仅占了50分,考核的重点指向育人过程、指向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果会怎样?当肥城有更多的学生进入了理想的高校,师生们倍感欣慰,家长们竖起了大拇指。

肥城何以做到?肥城如何通过评价改革激活了教育?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肥城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肥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赵永军。

 

“千分制考核”如何激活肥城教育——对话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赵永军

 

记者:创新基础教育综合评价改革,肥城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赵永军:教育评价作为衡量教育优劣的手段,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育评价的引领。2017年10月,我来到教育局任职后,带领大家开展了以教育归真、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系列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肥城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全市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以往的教育评价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促进区域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进行基础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推出《肥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综合督导评估考核方案》,强调不教课、工作量不满的教师不能参加高一级职称的评聘,弱化论文、课题、荣誉,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三尺讲台上;取消义务教育段统考、统阅、统排,杜绝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做法,倡导对教师的施教过程进行评价,为引领教育归真清除了障碍。让县域基础教育回归本真,是时代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需求。肥城市每年初中毕业生约有1万人,而三年后真正考上大学本科的大概5000人,约占1/2。尽管这一成绩已经不错,但毕竟还有1/2左右的学生落榜。如果注重学习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优秀学生数量就会有新突破,就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我们以“四层面72字”引领教育,以“千分制考核”激发办学活力,以新机制确保评价落实,引领校长潜心管理、教师精心育人、教辅用心服务、学生专心学习,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公平公正、昂扬奋进的“阳光教育”生态。

 

记者:肥城希望通过评价改革,引领教育怎样的发展?赵永军: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校长治理能力的提升,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的活力,激发教辅人员工作的动力,凸显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是以评价推动校长治理能力提升。以往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方面,关于教育教学督导考核评价的方案、意见、办法内容繁杂,学校落实难度大,迎检档案资料的准备与实际工作不匹配,学校档案管理存在虚假现象。在分数至上的评价指挥棒下,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能力偏弱,表现在课程执行力不足等方面。

国家课程方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学校存在课程开设不全、课时不足,考试科目挤占非考试科目课时,不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问题。在教育理念方面,部分校长片面地以学生分数评价育人质量,偏离了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二是希望通过多元评价激发教师活力。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任务应该在课堂内完成,教师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但在具体实践中,有些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分数,将课上学习任务推到课下,学生的课外时间被作业挤占。有些教师让学生家长批改作业,学生考不好或犯了错就批评家长,导致“家校共育”变味。

虽然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都有相关体系,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设计得也比较全面,但实际操作中过程管理趋于弱化,师德和师能评价拉不开档次,学生分数在其中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单纯以学生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难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三是希望通过分类评价激发教辅人员的动力。教辅队伍是教育管理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管好、用好这支队伍,才能为立德树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更新换代教学装备,提升了装备水平。但同时,也存在图书、仪器、功能室等管理与利用效果不佳,学校财务管理支出顺序不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薄弱,后勤保障能力差等现象。

教师们对后勤工作的不满和指责,主要集中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较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高,不公平、不廉洁,服务效益低下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解决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职责的问题,其次是解决规范服务的问题,最后是解决服务标准的问题。

四是建立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凸显学生的能力培养。人的培养目标最终应该落到能力素养上,这种素养是影响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支撑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环节,回答的是“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在学生培养方面,虽然各学校都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目标,但在学校层面的落实中,没有形成学生培养的具体指标与要求,导致培养目标无法落地生根。

记者:肥城“四层面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赵永军: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所谓教育质量,体现的是教育机构和教育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也是教育生产者或教育服务者所提供的教育能否满足社会需要的表现。

“四层面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是肥城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本土化实践和原创性经验,其内涵重在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从管理的角度建立一个“用制度管人,靠机制办事,凭考核奖惩抓落实”的机制,让教育满足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高质量不是单纯地指“高分数”,而是指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核心素养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培育的绿色质量,是在做好过程管理中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我们从影响教育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校长、教师、教辅、学生四个层面出发,提出了“18字”的工作要求。

“让学生成人成长成才”是四类群体共同的发力方向,也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我们把“四层面”的工作要求作为评价内容,根据工作性质和需要,高度融合了国家、省、市教育督导评估考核的相关指标,确立了评价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目标值以及评价方法和评价周期。

新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让县域教育综合评价有了可操作性的抓手,构建了立德树人的新机制,为质量提升奠定了宽厚基础。“四层面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明晰了学校管理人员、广大教师的职责和要求,明确了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目标和路径,引领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推动了教育回归本真。

记者:肥城“四层面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是如何实施的?

赵永军:聚焦国家课程方案、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学生分数与学生能力、学生分数与教师评价、教学装备与实际利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我们提出了“19问”,直击县域教育多年来积存的问题和“痛点”。我们通过专题会议、现场观摩和大反思、大讨论,统一了大家的思想,纠正了单纯以分数为学校与教师排序的做法,督促了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我们提出了校长、教师、教辅、学生“四层面72字”的工作要求:校长层面,依标准、守规范,细管理、鼓干劲,把方向、提质量;教师层面,弘师德、重师范,勤教研、善拓展,活方法、提效率;教辅层面,优服务、强保障,讲公开、促勤廉,提效益、保安全;学生层面,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

同时,我们对班主任提出了“联家校、知生情,树班风、扬个性,聚合力、促共育”的“18字”工作要求。

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学前教育段重点抓习惯养成和专注力培养,突出有思维含量的“玩玩玩”;义务教育段重点抓学生素质涵养,突出有深度思考的“读读读”;高中段重点抓高考备考,突出分层达标的“练练练”,努力为肥城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肥城如何通过“千分制考核”,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赵永军:制定评价方案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对提高评价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千分制考核方案”,对中小学进行统一全面综合评价考核,引领校长潜心管理、教师精心育人、教辅用心服务、学生专心学习。在这个方案中,学生的成绩仅占评价标准1000分中的50分。

做好“分类分层评”,我们的校长评价重点破除重分轻素质等办学行为;教师评价重在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教辅人员评价重在解决后勤管理效益差的问题,学生评价重在杜绝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强化过程评”,我们实行校长工作实绩月报制度,要求其每月上报工作日志;教体局机关相关科室强化对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评价,将结果纳入“千分制考核”。

实行“现场观摩评”,教体局每学年对各类别学校组织一次“现场评估+集中观摩”。通过看现场、查资料、抽样本、课堂观察、电话抽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校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考核,得出每所学校的综合得分,从而激活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引领了校长的精细管理。

为确保评价取得成效,肥城市教体局还设立了市委教育工委,在泰安市率先理顺教育系统党建管理体制,每个镇街都成立了教育党委,将镇街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党建工作全部纳入镇街教育党委和市委教育工委管理,实行“一岗双责”,引领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营造了肥城教育的新生态。

以教育评价引领教育改革,肥城迎来了教育新生态。校长职级制与评价结果挂钩,引领了校长管理水平的提升;一线任课不满5年、工作量不满的教师不能评聘高一级职称,引领了教师热心从教;强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能力,在学校公开选聘学科兼职教研员,市级教研直接到学校、到学科、到教师,构建了“市—校”垂直、高效的教研体制,营造了“后勤围着前勤转”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教辅队伍服务规范高效。

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激活了肥城市中小学办学活力,构建了立德树人新机制,完善了肥城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了教育治理能力,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营造了肥城教育新生态,全市教育高质量持续攀升。该评价体系已被纳入山东省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教育是慢的艺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教育的全部奥妙都在于过程,盯着分数干,往往分数不高;盯着过程干,高质量的教育才会自然流淌。坚持教育归真、教育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图创新,而是要回归。回归到教书育人的初心,回归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采访后记】

被评价改变的教育生态

学生课外时间被过多的作业填满,教师未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分数成为衡量教育优劣的重要标准……曾经,这是制约肥城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如今,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念被彻底摒弃。校长更加潜心管理,教师更加精心育人,教辅用心服务,学生专心学习,肥城的教育生态因评价而改变。

教育评价,被人们誉为教育的“指挥棒”。这个指挥棒用好了,教育改革发展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山东省肥城市教体局结合市情教情学情,构建起“四层面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此评价改革为牵引,推进县域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其独特的教育新样态。

肥城市这一评价改革针对县域内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价不科学等问题,紧紧抓住考核评价这个“牛鼻子”,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入手,架起了县域教育治理的“四梁八柱”,为县域教育质量提升走出了新路。

这一评价改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实施方案,把国家、省、市教育考核的标准细则化繁为简,融入“四层面72字”的工作要求中,制定了“千分制考核”标准,突出了教育管理的重点,凝练了县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智慧。

这一评价改革将各层面的每项要求细化为具体、易操作的评价内容与方法,评价的内容涵盖了党建工作、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研究、队伍建设、学生成长等多个方面。这一改革建立了“用制度管人、靠机制办事、凭考核奖惩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一线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教辅人员提供了工作指引,激活了肥城教育。

这一评价改革根植于肥城大地,引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调动起了每位校长、教师、教辅人员、学生的积极性。它有力地克服功利化短视倾向,促进了县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凸显了县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本土特色。肥城的做法可学习,可借鉴;肥城的创新探索可喜,可贺。

(作者:姜乃强)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