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家》杂志社走进辽宁沈阳,探访“双减”之下的教育生态变革

时间:2021-10-20作者:黄硕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落地后,教育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10月11日,《教育家》和中国教师报共同走进辽宁省,探访“双减”之下辽宁教育生态的变革。《教育家》副社长李功毅、总经理石海明、主编王湘蓉出席此次活动。

 

《教育家》杂志社走进辽宁沈阳,探访“双减”之下的教育生态变革

座谈会现场

 

作为试点城市之一,沈阳市围绕打造幸福教育这一目标,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并在作业管理、教育评价、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校社共育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

在法库县实验小学和东湖三中,学校开展了山水画、小提琴、足球课等一系列课程与社团,以“音体美”特长发展体系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

 

《教育家》杂志社走进辽宁沈阳,探访“双减”之下的教育生态变革

东湖三中的绘画社团

 

在沈北新区,教育局局长计会波向记者介绍了“进出口评价体系”,沈北新区以学生在校期间的进步幅度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成效,有效破除“唯成绩论”,为“双减”营造良好的教育评价导向。

作业负担方面,和平区沈阳铁路第五小学已经坚持38年不给学生留书面作业,而是以学习任务单为载体,以项目式学习来设计作业,打造“愉快教育”,让儿童成为儿童,让童年更像童年。

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和平区提出“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对于无法继续运营的培训机构,教育局通过建设“互助区”,帮助其将未完成的课时和服务移交给有资质继续运营的机构,以实现平稳转型。

“双减”之后,学生解放了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安置,成为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沈河区家庭教育学校校长苏郎格望介绍道,作为全国首家区级家庭教育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系列活动,使社区成为学校放假期间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受益家庭达10万余户。对此,王湘蓉评价道:“社区教育是一种泛在的社会教育,如果能够补齐补好,对完善教育体系有着积极意义。”

 

《教育家》杂志社走进辽宁沈阳,探访“双减”之下的教育生态变革

《教育家》副社长李功毅

 

“‘双减’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不仅事关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关乎社会重大问题的治理。”李功毅表示,希望在辽宁大地上能够发掘出“双减”工作的样板,为区域教育治理提供辽宁智慧。

 

《教育家》杂志社走进辽宁沈阳,探访“双减”之下的教育生态变革

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守权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则表示:“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辽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我们有信心。”

(作者:黄硕)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