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姜乃强)诞生于2011年的北京市京源学校“现在进行时课程”翱翔特别论坛,走过10年近日迎来了第100期。为总结课程创新经验,推进育人体系不断完善,该校特别举行了“现在进行时课程”翱翔特别论坛创新研讨会,百余位曾经参与课程的师生与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探讨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为“现在进行时翱翔特别论坛课程”庆生。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主任李秀兰在会上致辞。她高度评价了北京市京源学校建校25年来秉承“为人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奋斗”的办学理念,肯定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不懈追求和取得的喜人成绩。她希望学校通过研讨、探索、提升,把“现在进行时课程”翱翔特别论坛办得更好,将课程创新的理念与经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校内外师生受益。
本次“翱翔特别论坛”第100期课程的主题为“民以食为天——纪念第41个世界粮食日”。学校抓住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这一契机,组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粮食安全问题。在学校生物组、历史组、地理组和德育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多个角度融合学科知识,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与观点。论坛上,学生们的观点阐述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此次论坛是京源学校历次“现在进行时翱翔特别论坛课程”的一个鲜活范例和缩影。翱翔论坛百期,从“地震震出的一门课程”到“走进萨德事件”,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到“新冠疫苗如何战疫”,从“不忘甲午 明志爱国”到“纪念建党100周年”,不同的话题涵盖了众多的学科,每个话题都紧紧围绕实时发生的社会热点,师生们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把世界变成了学习的课堂。
回望十年探索,京源学校校长白宏宽表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习,孩子们只有回归少年儿童生活本身,教育和学习才能真正发生。传授与学习知识是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低层次的功能,而教育的高级功能在于培育人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其中包含人生理想、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求和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现在进行时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借助课程本身及时性、生成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场效应”的特点,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变化,让学生在心里装下世界,让“家事、国事、天下事”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作为京源学校“现在进行时课程”翱翔特别论坛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张毅主任从“什么是翱翔”出发,深入阐释了这个课程、这个论坛的特别意义和价值,认为它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为学生提供了看远点、走出去的窗口和一扇门,是教育者实施担当育人责任的行为体现。她高度赞扬了京源十年百期论坛的坚守,并希望京源教育人能秉持初心,激发每一个孩子源自内心的梦想,带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会上,专家们对京源“现在进行时课程”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种课程形态的创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构了学科教育方式,打开了新的人才培养通道,这门课程的创立和实践,不仅对学生成长大有裨益,更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助推。专家们还深入分析了京源的创新经验对于学校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领域课程创新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并对今后“现在进行时课程”的开展和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关国珍会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现在进行时课程”有丰富的可深入研究的价值,希望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深入挖掘总结课程的价值。她认为,十年百期翱翔特别论坛的举办,体现了京源学校对教育创新的坚守,体现了学校在教育研究领域的执着探索,体现了京源人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