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办好教师工作坊 提升幼师整体素质

时间:2021-11-04作者:黄文娟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适应新时代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的保障。幼儿园需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既能研讨教与学,又能改善教与学的组织。笔者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以下简称“南沙幼儿园”)教师深入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方法,以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实践为重点,为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提升、高效园本研修、园所教学与教师发展的“深度融合”和“双向发展”提供借鉴。

教师工作坊是由学科带头人或者资深教师作为主持人,多位不同层级教师参与的,具有共学、导教、引研性质的学习型组织。工作坊应有针对性地安排讨论问题,以集中和短时的形式进行,以共研机制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为手段,以教师成长为目标,致力于为教师搭建一个宽松自然,集参与性、自主性和反思性为一体的成长平台,让教师在工作之余充电。

以共研机制为基础

围绕“团队、管理、运行”三方面进行思考,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共研机制,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升研修和知识水平铸盾护航。

一是创新共研机制,科学组建共研团队。南沙幼儿园对教师工作坊团队及组织架构进行细致梳理,从实际出发,设置“以优带潜”的组建模式,基于团体互动和深度体验的原理开展活动。以工作坊为核心,以工作坊主持人为主驱力,以成员为重点,以学员为脉络,主持人、专家、成员、学员紧密互动,打造内力驱动、由内而外全面扩散辐射的工作模式。

二是创变共研机制,灵活制定管理模式。联动园所内外资源,建构“研训一体化”管理模式,制定工作坊年度工作计划及管理制度,使教研工作落实到个人,培训任务落实到科组。三是创优共研机制,重点构建研修模式。制定以“规划引领,科研先导,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借助外力,专家指导,项目推动,研训结合”为线索的工作思路,将教师研修活动划分为理论准备、实践研究、成果整理“三大阶段”,并进一步细化为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研究比较、问题导向、研修活动、反思建构、研究论文、园本课程、研究报告“九大行动”。系统的研修模式为工作坊成员指明了研修方向,促进教师形成“规划—实践—深化—反思”的研修习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新动力。

以资源共享为手段

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是教师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工作坊应依托信息化技术和教师交流机制,进行工作坊内部和各个工作坊之间的资源共享。

一是建立资源共享库。一方面,教师工作坊可建立自己的线上资源分享体系,依靠园所共享信息化管理手段,发布工作坊电子资源共享清单,包括优质的特色课程、园本课程、科研培训、研修成果等,以达到“全园学习共享资源,全体教师共同提升,个人学优补缺”的目的。在搭建教师专业交流平台的过程中,教师工作坊也可建设网络专题报道平台,对外开放分享工作坊的研修成果和经验,让同行了解园所的研究成果,促进园际交流,辐射带动更多园所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工作坊需要建立线下资源共享库,实施教师柔性流动,在各个工作坊之间,互派优质教师互动交流,共享工作坊的成果、设备、学习资料及师资力量。工作坊还可以针对某个教师群体的成长需求提供相应的“解答”服务,开展问题个案研究,将研修内容聚焦到普通教师的发展目标上,形成有效的教师成长指导菜单。

二是建立成果推广模式。工作坊要构建开放、联系、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学员教师抓住机会、虚心钻研,高效培养高水平教师,促进全园教师研修常态化。在开展研修的过程中,工作坊要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提炼出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做法与经验,并结合具体实践整理形成一套特色案例。同时,工作坊可以在园所的支持下整合资源、深挖渠道、多方联动,开展交流展示活动,以信息化技术推广研究成果。

以教师成长为目标

教师专业成长是幼儿园教研制度变革的重要目标。在开展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前,要精准把脉,关注教师个体需求,对一线教师及其教研需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教研活动的看法和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困惑与需求;要形成共同体,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体,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教师自由组合,选择研究内容;要规划成长路径,引领教师梯度发展。南沙幼儿园立足实际,推出“梯队式结合,小步子成长”的发展路径,为成员教师设计“特色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成长梯度,为学员教师设计“胜任教师—新秀教师—优秀教师—特色教师”成长梯度。

园内研修,持续成长。南沙幼儿园探索发现5种有助于教师快速成长的园内研修模式:一是主题沙龙式研修模式,教师需要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开展线上和线下研修活动,发表见解;二是课程评析式研修模式,针对课程教学现象和教学情境展开讨论,共同剖析,指导教学;三是课例会诊式研修模式,专注典型案例、事例,进行头脑风暴,找出解决方式,并在实践后进行反馈;四是模拟研习式研修模式,以技巧研习和团体讨论为主,并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操作中;五是课题研究式研修模式,以现场评测、现场讨论、专题活动等形式聚焦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

专家会诊,深度成长。教师工作坊在整合专家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教师工作坊可寻求幼儿园的积极支持,邀请领导、专家入园进行针对性培训,也可以邀请专家深入

教学现场进行评析。专家入园会诊为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拓展了教师的眼界,让个人与集体得到深度发展。通过系列的研习、磨课活动,解决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教师工作坊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得到深化,推动教师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科学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并进行反思改进,丰厚了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园外研修,辐射成长。园外研修提倡持续学习,吸收精华,释放正能量,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教师研修的需要,南沙幼儿园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幼教论坛,聆听专家学者的专业见解,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在持续的“示范引领”与“反思学习”中实现专业成长。幼儿园教师工作坊打造园外研修文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平台,改变了教师单打独斗的习惯,形成开放的、创变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师吸取集体智慧,将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技能。

“教师工作坊”通过科学调研听取教师代表意见,回应教师发展需求,达成教师知识学习的共建意向,构建教师研究发展的专属平台,加强了教师间的互动交流,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黄文娟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