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启动“双减”工作。作为浙江省两会代表,学校管理者,为了充分了解“双减”,我相继与台州市黄岩区、舟山市岱山县、衢州市开化县、杭州市临安区等浙江省内多所农村学校的校领导及教师进行了线上与线下的交流。
交流中,大家说得最多的是落实“双减”要特别关注城乡差异。首先,农村的孩子更期望通过加倍努力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梦想,如果仅是一味地“减”,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留白”,对于农村学校的“提质强校”会带来冲击。其次,城市家庭有较多的课外支出,但农村家庭孩子课外支出的占比并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浙江省内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校1054学生中仅有98人参加课外辅导,其中11人参加的是艺术类辅导。农村学校最难解决的不是学生课业负担重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另外,城乡资源差异明显,尤其是师资力量的差异。相对偏远的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很多时候当地不敢给优秀的教师评优,因为往往评上一个走掉一个。
当然,城乡还有一些其他差异,不在此赘述。为了更加深入地推进农村“双减”落地,在此,提三点建议:
第一,打破传统编制到校的框框,树立区域大教育概念。所有的教师编制由市局统一协调,不同区县间的教师进行轮岗交流,至少通过城市教师支教、助教等形式,让农村学子在家门口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第二,深化城乡互助共同体建设,实现城乡资源优势互补。城市有“大楼大师”,农村有“山清水秀”,充分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如城市与农村学校可互建研学基地,让城市的孩子能走入大自然,感受农村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也让农村的孩子能迈步大城市,进科研机构,进名企名所名校,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学习。
第三,加大对农村家长培训力度,改变农村家长教育观念。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所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素质,对农村学校“减负”尤为关键。学生要“减负”,家长要适当“增负”。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减负”需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需要城乡一体,万众一心。
(作者:蔡小雄 ,浙江省政协委员 杭州二中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