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大学生通识教育讲座上,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为本科生们讲解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国古诗词意境之美让学生感触颇深,纷纷表示希望能多开设这样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早在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已着手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精品课程”,开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程》《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上下册)等系列教材,为构建师范生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提供了着力点。近年来,逐渐形成本硕一体化的人文素养课程“套餐包”,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探寻适宜学生发展的人文课程体系,全方位提升师范生人文素养。
打造“精品课程”套餐包
广西师范大学坚持打造高校本硕一体化“螺旋上升”式的人文素养课程“套餐包”,为学生提供“基础套餐+选修套餐”的人文课程体系。据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介绍,“我们为本科生开设《通识素质教育》和系列选修课程,包含300多门通识课;硕士课程内容涵盖哲学、文学等六大专题,100多个经典作品剖析,目前已有本科生33万人次、研究生7千余人次修学课程。”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20年,“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和“教育学”课程被列为广西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有效支撑了人文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创建“三位一体”教学空间
本校硕士生李依馨表示“最有收获的还是各类社会实践课程,可以实际参与到活动当中,感触也很多”。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面向学生创建“教材教辅+实践基地+研究基地”的三位一体教学资源空间,打造“本-硕”联通的教材体系;与中小学、本地非遗文化中心、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各类社区文化部门等联合创建人文教育场域;大力创建基于本、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发展”的多样性科学研究基地,开展“体验式”人文教育。
课程“套餐包”广受欢迎
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本校师范生人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有较高的服务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本科生杨津津说“非常认可这类课程,自己的学习兴趣很高,对人文知识也更加感兴趣,以后要多多学习相关知识,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2016-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共有毕业生32970人,其中有18682人留在了5个自治区工作,支援边疆建设的毕业生占比达到了50%以上。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已成立20多个支教小分队,遍布广西14个贫困县,如广西师范大学春华秋实团队、希望羽翼志愿服务团支部支教小队等。多次开展支教活动,如研究生支教团“心系瑶乡 助力梦想”活动、研究生支教团队开展“送课到校”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扬帆出海,回乡筑梦”回乡支教服务项目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