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在未来教育的入口处探索智慧教育——《教育家》杂志与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中小学智慧校园暨创新教学”线上研讨会

时间:2021-12-25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家》杂志和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中小学智慧校园暨创新教学”线上研讨会,邀请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及技术人员,就智慧校园、教育现代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本次活动共吸引2万余名观众在线观看、讨论,激发了参会者对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共鸣。

 

在未来教育的入口处探索智慧教育——《教育家》杂志与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中小学智慧校园暨创新教学”线上研讨会在未来教育的入口处探索智慧教育——《教育家》杂志与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中小学智慧校园暨创新教学”线上研讨会

康建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创新项目主创成员、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智慧校园不仅是数字校园的深化,更是教育现代化的载体。基于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创新项目主创成员、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康建朝从内涵、关联与实践三个维度对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展开阐述。“同样的技术工具,在不同的学校使用和开展会效果迥异,这取决于学校到底秉持怎样的教学理念,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康建朝解答了智慧教育在实践层面上的问题,他还表示未来学校须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因为智能时代对学校治理模式提出了新考验。

据了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新华三集团在5G、智慧教育、未来学校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未来将会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中做更多探索,转化利用更多可能的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赋能,让新技术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融合与利用,进而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学习更富个性化。

 

在未来教育的入口处探索智慧教育——《教育家》杂志与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中小学智慧校园暨创新教学”线上研讨会

周冰 新华三集团生态合作技术部解决方案架构师

 

“当下智慧校园发展困境主要集中在个性化教学、管理优化、信息孤岛以及基础设施几方面。”新华三集团生态合作技术部解决方案架构师周冰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须通过技术深度赋能教育全流程。从这一点延伸,新华三集团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打造了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周冰在研讨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入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华三针对基础教育阶段设计了‘6111建设规划’。”周冰表示,新华三利用1云、1网、1中台赋能教学的6个场景,同时以数据驱动,打通备课、授课、测试、练习、教研全过程,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

 

在未来教育的入口处探索智慧教育——《教育家》杂志与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中小学智慧校园暨创新教学”线上研讨会

王晨 紫光魔度教育智慧教学方案专家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新华三还提供了更多选择与解决方案。紫光魔度教育智慧教学方案专家王晨在研讨会中就带来了新产品——无边界课堂。“无边界课堂其实就是化平面式、训练式的课堂为立体式、多元化,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全面实现减负增效,进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王晨表示,无边界课堂打破了空间壁垒,实现了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精准化。

 

在未来教育的入口处探索智慧教育——《教育家》杂志与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中小学智慧校园暨创新教学”线上研讨会

张碧原 新华三集团智能终端产品线云屏产品经理

 

“课堂的灵魂在老师,教育则是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新华三集团智能终端产品线云屏产品经理张碧原在演示智慧云屏的使用与操作中阐述了对教育的理解,新华三团队也将这一理念融入产品研发,辅助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配备具四级触控能力的书写笔,可实现细笔书写、粗笔批注、手指擦除、手背擦除等丰富功能,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提供高效的教育交互行为。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教育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协同场景和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师生塑造更加智能、个性、高效的教与学环境,已成为学校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本次研讨会在阐述、解析智慧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同时,也带领观众深度体验了功能更丰富的产品,让观众对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有了更加立体、直观地认识。专家对行业生态的分析也解答了大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疑问与困惑。通过观众的线上留言,新华三也了解到一线教学难题,后续产品和方案将进行更加精准的优化与提升,全方位、多角度赋能基础教育,助力更多学校实现教学和管理效率的全面升级。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