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养育孩子: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

时间:2022-01-25作者:许晓书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养育孩子,相信为人父母的都有着一些心得,而运动作为每个家庭的必需品,或多或少都会使家长与孩子从中有所受益。最近刚看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教授的《创造力与创新教育》一书,又被读书运动打卡群的小伙伴们“安利”了一本《运动改造大脑》,虽然刚开启阅读,就已经从中受到了莫大的启发。

 

养育孩子: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

 

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

我的儿子叫旺旺,目前7岁8个月,就读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他属于生长发育非常好的孩子,一米四八的身高,从一年级入校时班里第四名的身高蹿到了第一位,食欲好,吸收的也不错,体重已经53.4公斤了,BMI指标显示超重,与出生时6.3斤的标准体重指标相比,后天发展的体重也着实让我们头疼。

孩子的爸爸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他是体育单招方面的升学专家,曾任北京市游泳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朝阳区冰雪轮滑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体适能教练课程的负责人,无论是在大众体育运动方面,还是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在亲子运动的陪伴方面,他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当我着急于孩子在校内的体育成绩不够拔尖的时候,爸爸却一直很佛系。他的理念是: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无论是跳绳还是其他运动项目,旺旺的体重都使得他要比其他孩子多做很多功,膝盖、心脏等身体部位承受更多,不能急于求成。

旺旺非常喜欢游泳,从1岁多起,爸爸就经常带他游泳。记忆深刻的是,在泳池中,爸爸溅在自己脸上的水从来都不去擦拭,他怕他的一眨眼,孩子会有闪失,风险意识很强。在游泳训练方面,他也并没有要求孩子要练习达到什么水平,很小的时候就只是让他在水里玩,熟悉水性,旺旺现在的水性很好,对游泳这项运动依然保持着高兴趣度,每周游泳3至4次。在每次3个小时的游泳活动中,爸爸规定:前1.5小时爸爸是教练,后1.5小时爸爸是玩伴,他与孩子在亦师亦友的角色中进行切换。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运动,孩子的爸爸喜欢网球、高尔夫,我和孩子的姥姥喜欢瑜伽,无论是普拉提、阴瑜伽还是热瑜伽,都会进行固定的练习,孩子的姥爷每天都打乒乓球,春夏秋的季节还会去远郊钓鱼。全家人还都喜欢在奥森健走,走上个5公里一万多步对于旺旺来说,稀松平常,他的智能手表上经常显示的步数是18000,这项家庭运动锻炼了他的韧性和耐力,他的专注力也很好。

在《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中,我对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内珀维尔(Naperville)203学区推行的零点体育课(Zero Hours PE)印象深刻。其中,提到老师为学生打分的依据是他们努力的程度,而不是技能;在体育课上,大家完全不必像一个天才运动员那样出色,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新体育教育”(New PE)。有一次,当一位六年级女孩结束长跑训练的时候,老师从心率监测仪上下载她的运动数据后,惊奇地发现她的每分钟平均心率竟有187次!作为一个11岁的孩子,她的每分钟最大心率可能会达到209次左右,这意味着这位女孩一直处在全力冲刺的状态。如果是在以前,老师可能会走到女孩身边对她说:你必须要快点!而改变这一切的是因为学校使用了心率监测仪,老师们开始重新考虑那些因为没有受到肯定而对运动失去了兴趣的学生,心率监测仪是这一切所有的起点,也就是说,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家的公立学校在体育方面做得也越来越好,至少在旺旺就读的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家长和孩子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学校在学科教育、体育教育等方面设置的人性化要求,我对孩子说起过的几个小细节记忆深刻。

一年级的一个冬日,在课间跑圈跑到2圈至3圈的时候,体育老师问旺旺:你感觉怎么样?难受吗?能够承受吗?因为旺旺的体重比较大,老师用他的感受衡量全班同学的运动强度,以便合理安排孩子们的运动负荷。

在二年级体测50米短跑的时候,老师安排一位班里跑步很快的同学作为对标参照,一起比赛,拉动孩子们的动力及短跑速度。

前不久学校进行的年级拔河比赛,儿子作为大个子大吨位同学,先被安排在第一位,后被安排在末尾押后阵,拔河之前体育老师会对他们说:加油!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所向披靡,一连八胜,同学们耳边回响的都是胜利的风声!

我现在也懂得了运动对于大脑、情绪的更多益处,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在锻炼大脑,运动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提高人体多巴胺水平,他们都是传递思维和情感的重要神经递质。如果有需要敏锐思维和复杂分析力的事情,人们运动完的时刻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刻,所以运动之后让孩子来完成一些复杂的学习任务是很不错的。寒假以及周末假期,还可以把学业安排做调整,即尝试让孩子先运动再学习。以往我们都是把体育当作学习的调味剂,用体育来平衡学习,放松身体,总觉得先体育再学习,孩子就会疲惫,研究表明,其结果恰好相反。

与大自然的亲密连接与身心滋养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大自然,孩子小时经常去郊区居住,春种草莓、蓝莓,看玉兰、紫藤、凌霄、牡丹;夏赏百合、郁金香、月季、铁线莲;秋收柿子、花椒、山楂、枣子;冬观非洲菊、金丝吊蝴蝶、蜡梅。旺旺会悉心呵护他的蓝莓、草莓,给果树培土,给花儿浇水,给虫儿搭窝。孩子进入到学龄阶段后,虽然周末时间很紧,但我们也会带着孩子尽量抽出一天或半天的时间,创造属于全家人的“大自然日”。春有赏花野菜,夏有戏水捉鱼,秋有落叶硕果,冬有妙趣缤纷,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打开感官、释放天性,从草木天地中寻找自然的力量,一周的疲惫也自然被治愈了。

我也曾有感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传统,有感于他们经历的多元文化影响与碰撞,以及他们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热衷。是啊,科学就在身边,它是花草虫鱼、风云雨雪,是山川田野、江河湖泊,是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科学启蒙教育就是引导孩子进入自然世界,观察宇宙万物的特征和变化,在积极的探索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兴趣和习惯。新冠疫情前,我们家旺旺小小的足迹留在了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印尼等世界6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内地的20多个省市。通过走出去看世界,培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对多元文化的了解,让亲子旅行的直接经验与亲子阅读的间接经验做到协同与平衡发展。运动磨炼顽强意志,塑造坚定信念,培养抗挫精神;阅读滋养精神世界,灯塔指引方向,通达未来成长,这两者都是极好的,让他们成为孩子的习惯,伴随并幸福孩子的一生吧。

为人父母的终身学习需要精韧不怠

在旺旺就读一年级时,我曾就北京市朝阳区的家庭教育故事征文,写过一篇《我陪你上一年级》的文章。文章的关键词是——陪伴,一年级的意义于我,应了那句话“要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着重于孩子习惯的养成,不只是学习习惯,还有行为习惯、生活习惯。

而孩子进入到二年级后,我给自己的关键词是——学习,学习可以生发教育的动力与力量,带来教育的内省与思考。从开始进修海外高校的教育学课程,系统学习“教育”这门复杂的学科,用比较的视野看教育世界;到现在参与中科院超常儿童中心的“梦之队·悦动会”活动,和爱人一起报名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自学相关的课程和内容,我们都想用更科学的方法养育孩子,给予其合适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孩子的兴趣与内驱力,使孩子的学业安排适合于他在这一水平上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最佳能力,并进行学习和创造。要想培养好一个孩子,让他获得终身幸福生活,寻找到个人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并不简单。

2021年4月,北京儿研所的韦氏测评结果显示,旺旺是一名超常儿童,这给我们做父母的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才能结合他的生长发育特点,“喂”得饱,“长”得好,如何通过因材施教的引导,挖掘发挥出他的潜力,是我们当下面对的课题。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固然重要,家庭教育起到的作用应当是更为重要的,因材施教是法宝,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能会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确实需要俯身下去,从孩子的角度观察、理解他们,这需要我们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有更多的能力给予孩子支撑和辅助。

为人父母,计之深远。未来无论留下怎样的物质财富,都不如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阳光的性格、勇毅的品格、致广的才华;成长的路上,更期望孩子能够知行合一、正直善良,有世界担当、大我格局。为人父母,生怕愧对了爸妈二字,在教育的路上,有昂扬兴奋,有疑惑疲惫,也有患得患失;经历着,实践着,反思着,摸索着。

感谢儿子,让40岁的我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教育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无问西东,用心浇灌。愿和千千万万的家长们一起专注成长,坚信“十年法则”,在教育的这条路上持续耕耘蓄力,做好成长型的自己。

(作者:许晓书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社会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任百度教育前Owner、百度搜索业务群组百度教育系统架构师,搜狐内容部前高级经理,搜狐教育、搜狐出国、搜狐商学院频道主编)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