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积极倡导中国少年培育理念,切实深化立德树人学校实践

时间:2022-02-10作者:徐巾媛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针对学校教育价值整合缺失与青少年成长中的价值虚空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铁芳教授团队长期探索与践行“中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于2017年12月提出中国少年培育理念,2018年6月正式组建中国少年培育联盟。迄今,刘铁芳教授团队已成功打造了一批区域性示范学校,并通过演讲、论坛和公众号等方式广泛传播中国少年培育的理念。

以培养有根有魂的中国人为取向,建构实践体系

中国少年培育实践体系以培育“文化—生命”意义上的“中国人”为价值取向,以“育中国少年,成生命气象”为基本理念,以“做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为主导目标,以“立健康身心、赏人间万物、游六艺五经、涵古今中西、养精神气魄、成中国少年”为具体路径,以“中国精神、养正文化、融合课程、兴发教学、自主发展、整体育人”为学校策略,努力成就今日中国少年应有的生命气象,提振学校精神,最终指向中华民族整体生命气象的提升与超越。

在研究视野上,中国少年培育强调把握时代精神。中国少年培育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强调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以培养有根有魂的中国人为教育取向,深度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为中华民族立根,立中国根。

在核心理念上,中国少年培育强调教育价值整合。中国少年培育以“育中国少年 成生命气象”为核心理念,以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整合学校教育诸种课程与活动,超越以知识能力和诸种素养之组合为中心的平面化教育,应对当下教育精致化、碎片化问题,努力为中国学校立魂,立中国魂。

在具体路径上,中国少年培育强调学校整体育德。中国少年培育以做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为学校教育目标指向,以立健康身心、赏人间万物激活个体的自然生命与审美生命,以游六艺五经、涵古今中西宏阔个体的文化生命与理智生命,以养精神气魄、成中国少年提振个体的精神气魄与生命自觉,在促成个体有序发展的同时,努力为中国学生立心,立中国心。

在学校策略上,中国少年培育强调学校整体改进。在中国少年培育理念的引领下,中国少年培育的学校策略强调整体联动:甄定办学理念,以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引领学校教育实践;突出蒙以养正,以养正理念建构学校文化;注重融合课程,以中国少年培育理念整合课程建设;倡导兴发教学,以兴发理念改进课程教学;重视自主发展,以自主意识引领学生发展;强调家校协同,以整体育人促成教育合力。

 

积极倡导中国少年培育理念,切实深化立德树人学校实践

2021年12月刘铁芳教授在深圳进行演讲

 

组建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展开路径探索

2018年6月,刘铁芳教授团队成立中国少年培育联盟。联盟以理念生长—学校改进—教师研修—观念传播为工作路径,以联盟会议、主题论坛、学校研讨、联盟工作坊、课程诊断、研修活动、读本编写等作为活动方式,展开中国少年培育的整体性实践探索。

 

积极倡导中国少年培育理念,切实深化立德树人学校实践

2018年6月长沙市雨花区政府礼堂举行联盟成立大会

 

中国少年培育联盟立足湖南,影响力逐步扩展到湖北、广东、辽宁、甘肃、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市。联盟现已建立基地学校17所、联盟学校64所。一批学校在联盟理念的引导下已成为联盟示范学校,并发展为区域名校,如崇尚“儿童与自然美好相遇”的长沙市大同瑞致小学、以“尚美”为核心的长沙市泰禹小学、构建“传承经典、艺体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新课程体系的长沙市华夏实验学校、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出生命的亮光”的长沙培智特殊学校、追求“人文明德、山水达材”的长沙市明达中学、基于中道精神打造中教育特色的深圳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以“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的大连董家沟小学、以“帮教育”为中心的武汉光谷实验中学。

以古典教育研究中心和联盟基地校为支撑,推进理念传播

联盟核心团队在湖南省内以及全国各地围绕中国少年培育理念及学校实践开展各类演讲100多场次,举办全国兴发教育论坛,举办“《论语》与教育”“古典传统与人文教化”等各类论坛与研讨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联盟公众号“刘铁芳人文教育”以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基地校为坚实基础,深入探讨中国少年培育的理念与实践路径,致力于提升当代中国教育的精神格局。联盟现获得田家炳基金会、湖南华夏投资集团、用心教育集团的资金支持。

未来,刘铁芳教授团队及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将继续立足于当代中国之个体成人的核心问题,紧扣立德树人主题,以古今中西为基本视野,以理论思考与实践深化为路径,把教育研究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持续探索教育的中国之道。

(作者:徐巾媛)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