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火炬点燃梦想,劳动书写未来——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邀请全国劳模、冬奥火炬手进校园宣讲

时间:2022-03-07作者:赵一凡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新学期伊始,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开展了以“火炬点燃梦想,劳动书写未来”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冬奥会火炬手走进校园,宣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奥运精神。

2月28日上午,在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的邀请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火炬手郑久强来到唐山市荣华道小学,围绕“用心做事”“敬业奉献”“帮助他人”等主题,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郑久强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勇于实践、不断积累智慧,并号召学生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他希望和大家们一起向未来,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活动中,荣华道小学校长赵静向郑久强和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者负责人颁发校外辅导员聘书。

 

火炬点燃梦想,劳动书写未来——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邀请全国劳模、冬奥火炬手进校园宣讲

 

赵静表示,这次“劳模进校园”活动,旨在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学习氛围,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新时代的学生。本学期学校将启动“劳动向未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情感厚植于荣小师生心中。

当天下午,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负责人和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最美铁路人、中车唐山公司高级技师、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冬奥会开幕式国旗传递者张雪松来到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为学生们开展励志讲座。

张雪松带领学生们回顾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场景。并拿出了他的冬奥火炬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冬奥会的魅力。张雪松还与学生们分享了他作为新时代的高铁工人勇担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

路南区实验小学学生芦语彤高兴地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很多,让我明白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就像奥运火炬传递、奥林匹克精神一样要勇往直前,在新学期我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实现一个又一个中国梦。”

 

火炬点燃梦想,劳动书写未来——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邀请全国劳模、冬奥火炬手进校园宣讲

 

几天时间里,在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邀请下,劳模们还先后来到唐山市鹭港小学、70号小学、世嘉实验小学,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

在鹭港小学,来自不同年级的六名优秀学生代表作为“火炬手”,在现场举行了新学期火炬传递仪式。通过火炬传递,同学们对冬奥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像郑久强叔叔一样努力拼搏,不懈奋斗,未来无论是在奥运的赛场上,还是在人生的赛场上,都能践行奥运精神,成为祖国的栋梁。

 

火炬点燃梦想,劳动书写未来——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邀请全国劳模、冬奥火炬手进校园宣讲

 

鹭港小学校长阎宏说:“当郑久强将奥运火炬传递到学生的那一刹那,我仿佛看到了一种传承,这是奥运精神的传承,也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传承。希望每一位鹭港学子都能牢牢记住今天,记住奥运精神、劳模精神,以‘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从学习劳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汲取营养,争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七十号小学,伴着《一起向未来》的音乐,郑久强通过网络同步直播向全校学生开讲第一课。七十号小学学生李明泽说:“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让我特别受鼓舞,热爱劳动应该从小做起,擦拭健身器材、清扫积雪,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火炬点燃梦想,劳动书写未来——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邀请全国劳模、冬奥火炬手进校园宣讲

 

校长马劲松向学生们深情寄语:劳动就在我们身边,当你弯腰拾起地上的杂物,我为你点赞;当你伸手帮妈妈清洗碗筷,我为你点赞。假期中,很多同学在我们学校的综评系统平台晒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同样为你点赞!

在世嘉实验小学,校长王小玲也对开学第一课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劳模宣讲进校园 薪火相传向未来”开学第一课邀请劳动模范走进校园,走到学生的身边,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观,形成尊重劳模、尊重劳动的浓厚氛围。

 

火炬点燃梦想,劳动书写未来——光明小记者唐山工作站邀请全国劳模、冬奥火炬手进校园宣讲

 

(作者:赵一凡)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