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学校,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一所以年轻教师居多的新学校,如何让教师实现快速成长,让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为解决以上问题,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独辟蹊径,在“智”字上下功夫,设计出一条“智研”之路,让教师成长形成了“飞轮效应”。
2022年春节前,学校举办了一场名为“修远周”的教师研修活动,充分体现了“智研”之“智”。
七个维度的智慧立意
2018年,行远小学校校长邹贤莲在学校筹备阶段提出学生“砺行课程”、教师“修远课程”、家长“共进课程”。她期待以人的成长影响人的成长,形成家校社共建共进的良性循环。
2020年,行远小学校围绕“家校社三空间融合”,提出“五智育人模式”,即学生智学、教师智研、家长智陪、学校智理、社会智联,并以此为学校核心办学理念,推动学校整体范式的变革。
行远小学校注重提高教师素养,教师“修远课程”是其重要载体。《楚词·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的“修”指修为、学识,“远”表示达到这种修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行远小学校将“修远课程”的功能定位为教师成长,旨在让教师通过漫长研修收获到向上的力量,学习到未来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修远课程”是基于行远小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平均年龄只有28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组织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行远小学校的教师
在校长邹贤莲看来,新时代教师不能固步自封,拥有专业高度的同时还应具备多学科融合的视野,广链接生活、深资源扩展,实现高效教学、智慧教学。因此,“修远课程”提出了教师发展的七个重要维度:修德行、健体魄、养身心、强专业、慧生活、善合作、敢创造。
围绕“修远课程”,行远小学校进行了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稳步推进,除常态教学、教研,以及每周一次的教师微论坛、“修远杯”评比外,学校还加入了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的“修远周”培训。
研修现场图
2021年12月底,行远小学校的孩子们离校后,82名教师开启了为期一周的“修远周”培训,课程表如下:
“修远周”始于行远小学校建校第一年,今年已进行到第四个年头。学校教师发展部负责人甯桂彬每学期都会参加,从参与者到如今的组织者,她感触颇深:“学校每年会聚焦不同主题,第一年是‘团队样态’,第二年是‘体系架构’。”据甯桂彬介绍,今年“修远周”培训的关键词是夯内功、强基础、提素养。
本次“修远周”的课程设计,由学校五大部门——“资源服务部”“教师发展部”“学生成长部”“智慧研创部”“后勤保障部”共同负责。各部门基于学校的实际需求,在调研后进行精细分工,在课程设计中发挥所长,实现了全员设计、全员学习的全新培训模式。
“修远课程”的内容囊括了不同人群,包括新老师、班主任、管理干部等。主题多元化,涉及学科发展、课堂变革、定制评价、成长规划等10个方面。该课程同时在形式上进行创新,打破了传统培训“只教不练”的方式,采用线上、线下“共创”融合的形式,通过多样展示评价、“智慧众筹”解决真实问题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培训效果。
不拘一格的智慧行动
立意是灵魂,行动是关键。行远小学校如何将高远的立意施以“智慧”之行动?
在本次“修远周”的第一天下午,学校开设了一堂“另类”培训课——梳理完善五大部门和各个学科教研组的机制流程。
作为一所新创学校,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新教师、新学生、新文化、新架构,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也是新的。但各个组织机构的良好运作,一定建立在有效的机制流程之上。何谓有效?一是机制流程科学合理,二是组织成员达成共识。因此,在创校三年后,行远小学校对各方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完善机制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行动哲学一:以学习者需求为本
在“修远周”启动前两周,学校就开始收集各部门和各位教师的需求。需求确定过程如下:资源服务部作为统筹者,向本部门及智慧研创部、后勤保障部、学生成长部、教师发展部等征集培训需求,各部门根据部门发展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交培训需求,最后再由“修远周”筹备组确定最终需求。
以本次机制流程培训为例:资源服务部提出培训需求,智慧研创部发现教师在信息技能方面的共性问题,比如对使用Classin直播授课不熟练等,并据此提出教师信息技能实践活动的培训需求,教师发展部则根据2021年新教师的成长情况,提出新教师座谈会的培训需求……
经过筛选,本次“修远周”形成了围绕七大素养的十堂课,包括资料归档、技术提升、学科发展、课堂变革、定制评价、成长规划等。
研修现场图
研修内容确定后,如何进一步确定执行者?这就涉及“修远周”培训的第二个行动哲学。
行动哲学二:最好的培训师在一线
最了解行远小学校需求的是该校教师,真正能提升教师的人往往在一线——他们可以是知名教育人,也可以是行远教育领跑者。因此,行远小学校在“修远周”培训中,大胆启用本校教师,充分挖掘教师潜力,释放能量。
幸仁娇就是本次“修远周”的培训师之一,负责“学生期末评语”培训。起初她很担心因经验不够而无法胜任工作,但是在学校的鼓励与支持下,幸仁娇的讲课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行远小学校研发了一套课堂设计流程:将每堂课的培训组织权分配给五大部门,进行课堂整体设计与培训师选择。然后由培训师具体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教师讲授与师生“共创”相结合。
数学教师陈琳善于将知识进行迁移,将“教师信息技能实践活动”培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散学典礼PPT中,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语文教师熊晓华因为“素养时代的学习评价”转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学的设计站位,坚持大单元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承担培训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培训师自身能力,因为“教授他人”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培训师幸仁娇在课后反思中说:“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与班级建设、学生成长息息相关,但班主任的成长却缺乏专业指导,也没有课程标准,需要自发学习、积极锻炼。”
行动哲学三:无参与不培训
“修远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全员参与、即时收获。在教师群体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培训时热情高涨、培训后复归原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在培训后缺乏实践的沉浸环境,抵挡不了自身惰性。如果能在培训现场进行实践,实现即时收获,将会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也会提升培训效果。
图5:线上线下融合交互
“双线共创”的智慧运作
行远小学校的教师研修提倡“双线共创”的方式——“双线”指线上线下,“共创”是利用集体智慧共同创作生产。
在梳理机制流程时,培训师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是治理逻辑?”,这一问题由培训师现场提问、教师现场回答;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来梳理机制流程”,全体教师在线上作答;第三个问题是“我们学校还差哪些机制和流程”,这一问题将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结果公布于线上,培训师在现场抽取部分小组进行反馈。
“双线共创”的价值,在于它实现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即时收获的目标。线上操作实现了教师的全员参与;“共创”让每位教师都能积极投身于学习中,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因为积极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学习。
若要保障“双线共创”的执行效果,至少要遵守三个运作要点:
运作要点1:划分线上与线下功能
在研修设计之初,设计者要明确不同学习内容所适合的形式。线上学习的主要优势是不受空间与人数的限制,并且能实现同步互动,因此需要全员参与、同步成果展示的学习环节,就可以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
本次“修远周”许多学习环节都采取了线上形式,比如校长邹贤莲的培训课程“资料归档培训会”,大家可以在现场实操“文档封面和目录的设计”,然后将成果同步到线上;再如在信息技术实操培训中,全体教师要在课前通过线上完成“摸底考试”,以便培训者了解其对信息技术的熟悉程度。如果没有“双线”学习方式,这些环节很难高效完成。
运作要点2:“共创”是贯穿始终的原则
在研修时,培训师和学员要始终怀揣“共创”意识,将“共创”变成高质量输出的积极行为。
本次“修远周”研修中就有多处设计体现“共创”理念:在新书筹备推进会上进行分小组、分章节的思想众筹;在班主任评语培训中进行学生评价的个性化定制……
运作要点3:设计科学的“共创”流程
集体智慧虽然有规律可循,但依然需要设计一套科学的“共创”流程来保证质量。有很多现成的工具可以参考,比如《六顶思考帽》《头脑风暴》等。行远小学校结合学校实际,依据不同情节与工具设计出不同的“共创”流程,让培训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
边学边晒的智慧评价
这样一场经过系统设计的“研修周”,到底有着怎样的效果?以下是两位参与教师的真实感受。
在参加策划课堂方案培训时,我实现了两个突破: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培训,这次我先调研教师需求,再进行侧重培训,还通过小测试、随机抽问的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二是学会在培训后凝练成果,让成长可视化,我们不但给老师们推荐了各方面的优质资源,还鼓励他们一起“共创”了80余个优质网络资源。
——课程设计者刘畅
几节课程的深度学习启发了我两点思考:一是在教学中从高处着手构建体系,从“大处”着眼与着手,不再局限于传统课时教学,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框架解读,时时审视当下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决不孤立考虑单一教学内容。二是放大教学视野,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只盯着知识点,而是将内容延伸到课堂内外与校园内外。
——教师学员陈琳
从这两位老师的反馈中可以发现,这样的研修活动让课程设计者与参与者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进阶。
在校长邹贤莲看来,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大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并没有内化吸收,更无法运用到教学中去。而行远小学校的“修远周”打破了传统教师培训方式,融入展示与评价环节,形成了良性互动。
在每一堂研修课上,设计者都会布置学习任务,并融入展示环节,包括随堂展示、分散展示、集中展示等,老师们利用思维导图、PPT展示、表格等方式让研讨结果可视化。行远小学校还鼓励每一位老师“晒”出成果,激励教师主动思考,同时实现资源共享。
唐梦菁是行远小学校学生成长部的负责人,在参与了研修课程后,她及时内化成果,向全体教师展示与学生成长相关的研修内容:一是学生的童谣、教师的诗歌,以诗歌集小册子形式展出;二是升旗仪式总结,包括演讲文稿与视频。在她看来,这种展示不仅可以让部门同事更清晰地梳理和整理资料,形成系列化成果,还能对培训内容进行复盘迁移,直接运用到教学管理中。
三年的“修远课程”培训,让行远小学校的教师们逐步变得一专多能。让邹贤莲颇为自豪的是,现在学校的宣传拍照、视频剪辑、海报设计、公号运营等都不需要借助外力,而是由学校教师自主完成。
行远小学校在研修课程中同时融入评价。比如在“学科组建设研讨”结束后,全体教师会对各学科的设计内容进行在线匿名打分,以星级平分,从一星到五星共五个等级,维度包括“学科素养”“有深度”“有发展性”,各维度评价结果将换算成分值并现场公布。教师发展部负责人甯桂彬说,这种互评互学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课程的主人,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致。
智慧背后的教师个性“画像”
行远小学校的教师“修远课程”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培养立意”“行动哲学”“运作模式”“评价展示”,让这场教师研修更加“智慧”。
对于“智慧”研修,校长邹贤莲这样解读:第一是发挥智慧,教师的价值观要达成一致,研修才能有效果;第二是创新研讨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让学员都能有效参与;第三是组织者要用心,善于采用各种方式、工具;第四是注重实效,研修目标要明确,要有落地和实操的内容。
正是在这四点下足了功夫,行远小学校的教师们才能通过“修远周”不断蜕变、丰富、充盈自我。如今,行远小学校的教师有了个性“画像”——同目标、共愿景、强专业、高素养、爱学习、会探讨、善合作、敢创造、有原则、够灵活、健体魄、慧生活,一支适应教育变革的新型教师队伍已经初具雏形,日后将为行远小学的长足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邹贤莲、幸仁娇、甯桂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