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首场活动举办

时间:2022-06-07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6月5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联合承办的“此生唯愿济众生——走在求索奉献路上的韩济生院士”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宣讲活动以在线直播方式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科学家精神北京宣讲团成员张嵘宣讲了中国著名生理学家、疼痛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先生的事迹。94岁高龄的韩济生院士在线参与活动,并回答了观众提问,寄语广大青少年。

活动由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荐主持。来自北京市的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代表共计15000余人观看了宣讲活动。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首场活动举办

 

张嵘副教授用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图片资料,回顾了韩济生院士“求索奉献、厚德济生”的个人成长和科学研究历程。

韩济生高中毕业时便树立了“起死回生”“普济众生”的毕生追求。参加工作后,历经50多年潜心研究,韩济生对周恩来总理指示过的“针刺麻醉”原理研究做出了神经科学阐释,取得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奠定了我国相关学科的坚实发展基础。同时,他应用针刺镇痛基本原理发明“韩氏神经穴位刺激仪”,解决了许多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加速了临床科研的研究进程。

自1979年起,韩济生先后走访了27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或者担任主持人,为中国学术争得了国际话语权。2022年,94岁的韩济生依然自告奋勇,参与了中国大型教科书《神经科学》第四版书稿的撰写工作。

“得天下英才而施教,是人生一乐。”韩济生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已培养出博士88名,出站博士后18名,进修生108名,为中国医学事业,特别是疼痛医学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韩济生还非常关心年青一代的成长,他设立奖学金鼓励后学并捐建图书室,为教育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韩济生院士的事迹深深感动和影响着观看直播的同学们,他们纷纷在评论区向这位老科学家致敬。同时,大家也向韩院士提出了许多疑问,例如“为什么选择针刺作为研究方向”“您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韩院士耐心地对孩子们的问题一一进行回答,言辞中饱含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深切期望。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首场活动举办

 

最后,韩院士用“德”“才”“勤”三个字,鼓励孩子们要具备忠诚为民的品德、学习创新的才干和担当奋进的勇气,早日担当国家重任,成为祖国发展的栋梁之材!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的精神,让青少年学生走近科学家,崇拜“真英雄”,进一步提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力中小学做好“科技德育”,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本次为系列宣讲的首场活动。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