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时间:2022-08-25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双减”一周年,各学校在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又遇到了哪些新问题?如何为课后服务赋能?继开展“寻找课后服务优质课后”活动后,8月25日,《教育家》杂志社举行“‘双减’一周年,课后服务如何再升级”线上研讨会,邀请教育专家、学校代表、企业负责人建言献策,以期进一步助力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1.4万余人在线观看了此次线上研讨会。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教育家》杂志社副社长李功毅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由《教育家》杂志社副社长李功毅主持。他指出,“双减”实施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这其中有许多新鲜的经验需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同时,也有一些新问题需要探讨和破解,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研讨会,分享优秀经验,助力更多学校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孙欣

 

研讨会上,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孙欣和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党委书记孙宁分享了各自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经验。

“我们打造课后服务品牌的首要职责是让学生在校内享受低成本高质量的校园资源。”孙欣介绍了学校“横联纵贯、两轴并行、网格交错、多元融合”的工作思路及具体做法。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致力于通过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管理,注重服务实效,整合服务资源,不断推动高质量课后服务完善发展。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党委书记孙宁

 

孙宁从“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角度分享了经验。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率先在保定推出“5+2”课后延时服务,挖掘学校资源,丰富课后托管内容,统筹利用高校、企业、家长等方面社会资源,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让课后服务有趣、有料、有温度。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华文众合董事长向大凤

 

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研讨会上,三家教育企业介绍了其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及“校企联合”的探索实践。

华文众合董事长向大凤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本质”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华文众合智慧书法课程”。自成立起,华文众合一直致力于书法艺术教学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助力打造课后服务优质课程。由其精心设计的“智慧书法课程”涵盖历代名家资源,方便检索和临摹,同时包含拓碑、拼字等趣味性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提升思维和观察能力。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东方创科总经理张蓓

 

“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课后生活更多彩。”东方创科总经理张蓓介绍了由东方创科精心打造的优质课程服务平台。东方创科依托多年积累的课程研发能力,打造了体系化的特色课程产品,并以丰富的形式服务于老师和学生,解决学校课程资源不足难题,打造区域课后服务特色。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斯玛特教育集团创始人武志

 

“如今,人才需求变了,我们更需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斯玛特教育集团创始人武志从“课程研发”“课程内容”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斯玛特儿童美术课程”。斯玛特十多年间不断投入精力推出原创的课案内容,将创造力糅合进每一节课程当中,并将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引入校内,实现校内校外教育的融合共创,形成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双减”一周年,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建设?看看这些经验……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攀峰分享

 

“《教育家》组织的‘寻找课后服务优质课程’活动有助于提升课后服务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意识,实现学校课程育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攀峰认为《教育家》组织“寻找课后服务优质课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她说,当前课后服务课程存在“课后服务理解不到位”“教学活动内容单一”“师生负担较重”等问题,统筹推进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应该从“明确课后服务定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有针对性补差教育”“建立课程管评机制”等角度入手,方能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课程质量,落实“双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开展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本次研讨会围绕“学校经验”“企业助力”“课程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带领观众学习课后服务优质经验,了解新问题、新动向,推进“双减”政策深入落地,行稳致远。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