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以真实为基,办“水”一样的教育

时间:2022-10-12作者:于杏林来源:《教育家》杂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20年来,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如师附小”)在创始人沙元炳的指引下,坚持“真实”的校训,育真人,做真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担当、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栋梁。

倚学宫,临泮水,待大成。而今,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时代,如师附小传承矢志求学的学宫精神,秉承“泮水”文化,以“水”的姿态汇聚教育新智慧、新理念,以新的样态滋养学子成长,带领学子们像水一样自由成长,不断丰盈自己。

 

以真实为基,办“水”一样的教育

 

“水”利万物,以真实的环境熏陶人

“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如师附小从泮水出发,以大成殿为依托,融通古今,将“水”的文化与精神融于校园环境,熏陶学生坚强成长、自由发展。

泮水承载着丰厚的求学历史与精神信仰,如师附小从《论语》《孟子》等先贤典籍,以及唐诗、宋词中精选蕴含“水”精神与文化的词句,并将其刻录于校园石头、墙壁上,制成“泮水”文化石刻,打造“泮水”文化墙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水有七德”……鼓舞着学子们坦然面对困难,成长为有德行、有操守的真君子。

文德桥观水—泮池取水—武定桥思水—校园洒水—大成殿敬水,是每一个如师附小学子礼拜孔子必须经历的流程,这种饱含厚重历史与文化的仪式感,正是学校教导孩子礼尚先贤、成为“真”人的重要一步。

“如皋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继东说,“这些遗产正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了如师附小学子的成长。”

紧邻学校的千年古刹定慧寺、徽派园林孤本代表水绘园,还有集贤里、东大街、如皋百年师范学校……汇聚了先贤的智慧,积淀了如皋的历史,浓缩了民族的精神。如师附小据之开展各色游学、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从寺庙的肃穆中、从园林的典雅中、从街道的烟火中,与历史对话,感受文化滋养。

“聚焦当下,‘水’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李继东说,“我们从水文化衍伸到环境保护,让学生们既学习水、热爱水,又能够主动保护水。”

舞台上,孩子们把大自然“穿”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绿树、鸟儿,呼吁大家保护自然、涵养水源;还有孩子身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演绎一场“环境保卫战”,宣传“垃圾不落地,世界更美丽”……如师附小还开发环保系列课程,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日常学习生活,让孩子们养成爱水、护水习惯,从爱护悠悠泮水开始,守护每一滴水。

打破学科边界,在流动中自由成长

“人民币里有什么?”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把面值和用途编成了顺口溜:“一元两元乘公交,二十五十买书包……”他们不满足于此,还跟着人民币进行了一场“全国旅行”:1元纸币上的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20元纸币上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数学文化节上,学生们调查面包包装袋的使用情况,搜集白色污染数据;观察生活中的一切,探索圆的魅力。不仅如此,学校还组织了主题阅读活动、语文文化节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将知识内化于心,感受生命,强化认知。

“学科融合是各学科拓展知识范畴、探索教学方式的重要尝试,正如水流没有边界,”李继东说,“学科的每一次延伸都是一次汲取养分的盛宴。”

如师附小着力打破学科边界,将文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熔于一炉,打造“学科+”教学体系,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数学+、科学+等跨学科综合学习特色课程模式。学生在古诗词中感受民俗文化之美,根据课本创编虫子的奇妙经历,从一颗球的弹跳感受体育的魅力……知识融通、时空联通、角色变通、生活贯通,学生们的学习经历愈加丰富。

为了让学生思维的水源更加宽阔、灵动,学校精心打造一系列泮水文化课程,内容涵盖创造、艺术、融通等主题,旨在打破知识界限,延展学习的宽度与厚度,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自由“流动”中自在成长。此外,学校还打造系列特色课程,以激发好奇心、创造力为核心,以创新实践为途径,让学生在思考、实践、突破、合作的过程中绘出“泮水之梦”,感受创造的魅力。

轻风托纸鸢,扶摇上青天。春天到了,孩子们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筝造型,用画笔绘出自己喜欢的风筝图案,冰墩墩、派大星、大熊猫、蜻蜓荷花、春风杨柳,憨态可掬、灵动自然的人物与景象跃然纸上,报道着春的消息,寄托着孩子们的无限向往……

“游戏教育更育人”,激活学习的源头活“水”

“游戏教育更育人。”是李继东经常说的一句话。

沙氏百草园里,学生们正在为即将开放的芍药花浇水,也正在举行一场“芍药诗词大会”。“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芍药诗词储备不足,诗词大会渐渐变成“飞花诗词大会”,牡丹、梅花、菊花纷至沓来。学生们还在园子里种植各色植物,留下一片片“青绿”,种百草,识百草,团结互助,嬉戏打闹,享受着别样的新奇。

“游戏中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密码,”李继东说,“让孩子们尽情地嬉戏,更能激发思想的火花。”如师附小精心打造了游戏系列课程——泮水之欢,以游戏学习为手段,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让学生乐于游戏、享受学习。元宵节,学生们穿上五彩斑斓的服装,戴上各式各样的头饰,“走街串户”,到各个班级“显露头角”。他们在花灯下猜灯谜、玩游戏、做汤圆,以澎湃的心情为新的一年增加活力。学校还经常组织“游学宫”活动,动员多个学科的教师,在通往学宫的路上设置重重关卡。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着不同的关口,或是认读、造句、背诵、讲述,或是查字典比赛、朗诵文章、英语阅读,还有数学学科的计算、应用、数字游戏……一山放过一山拦,经过重重考验,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大成殿迎来了一群群过五关斩六将的“小英雄”。

为了丰富游戏生活,增加学习趣味,如师附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英语戏剧、无人机、武术、合唱、航模等特色社团,为学生们提供多样的游戏、学习方式。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做团体游戏、玩魔方、游校园,让音乐在指间流淌,让友谊在嬉笑中深化,让思维在不断的尝试中发散。不少学生在科技比赛中获得“小院士”称号,让游戏开出了科技之花。

“无体育,不附小。”李继东提出这一口号,并把体育融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要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好每天一小时锻炼的监督管理工作,如师附小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运动社团,击剑、独轮车、乒乓球、羽毛球、啦啦操等,还推广跳皮筋、拔河等传统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强体育锻炼,享受运动、热爱运动。

接下来,学校计划将游戏教育深入化,为孩子开设游戏节、梦想节、玩具节等,让孩子把兴趣带进校园,把欢乐留在校园,激活学习的源头活水,成为真正爱学习的人。

 

以真实为基,办“水”一样的教育

 

文|于杏林 策划|周洪武

来源:《教育家》杂志2022年9月刊第2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