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天元公学主办的“第三届天元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教育论坛”在杭州智力大厦召开。论坛主题为“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与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雄里,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罗跃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杭州师范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李葆明等专家学者,光明日报《教育家》副总编辑王湘蓉等媒体代表,以及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了会议。
杨雄里认为,超常儿童的出现是一种先天天赋所致,拔尖创新人才是后天培养而来,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独立思维的能力,即创新的前提,创新就是要怀疑先前的一些结论,如果我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像马克思说要“怀疑一切”。只有以这样的独立思维,才有可能真正把超常儿童培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未来希望能把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相结合,一同探索如何更好地选拔超常儿童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杨德广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科教兴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并就王国平理事长倡导和创建的杭州天元公学、天元超常儿童教育研究院表示肯定,并强调了汇聚全国各地专家观点、建议的重要性。
罗跃嘉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之后提到了教育部于2022年6月17日对杭州天元公学进行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调研,最后汇报了2022年超常儿童教育奖的征集情况和评选结果。
钟秉林作题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的实证研究与政策体系构建》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为了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他们课题组受教育部委托系统调研了国内超常教育的现状和梳理比较了国外典型案例,国内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多方协同培养三类;总结了经验,指出了制约因素。国际部分对比了政府支持、早期发现与选拔、培养机制和社会支持体系;最后对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包含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必要性、早期发现与选拔机制、早期安置与培养机制、高校选拔与培养机制、完善中高考制度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六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杨德广作题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的缺失》的主旨报告。他首先提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然后回顾了我国在拔尖人才培养上的起落和现状,最后为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理念、建校(班)、立法、自主权和组织保障五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罗劲作题为《顿悟与创造性思维的脑与认知过程》的主旨报告。他从脑科学的角度介绍了脑内支持顿悟产生的关键神经结构有两种认知功能:一是形成新而有效的联系,二是能够把这些联系长期地保持在记忆当中。而关键的脑区是海马,并就此提出了一个关于海马是顿悟的关键神经结构的假说。顿悟包含了约束放松和组块破解两类,每类都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新颖性,二是有效性。大脑对加工不新颖但有效的最容易,其次是不新颖无效的,再次是新颖有效的,最后是新颖无效的。这样的基础研究对培养超常儿童的意义在于若对超常儿童进行大量且反复的练习,他们的创造性会被损害,唯一的好处就是考试能考高分,但这样就不能达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长远目标。
施建农教授作题为《超常儿童与拔尖创新人才》的主旨报告。他就什么是超常儿童和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展开论述,超常儿童更多指从小智力超出普通儿童的儿童,拔尖创新人才更多指在后天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远超出普通人的人;超常儿童不等于拔尖创新人才。最后提出了两大问题:一是基础教育阶段,超常教育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二是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基础研究严重不足的问题怎么解决?并给出了五大建议:(1)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建议尽早在教育法中增加能保障超常教育的条款;(2)教育部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和协调超常教育工作;(3)各类师范院校增设超常儿童发展心理与教育的课程和超常教育师资培养;(4)扩大基础教育阶段超常教育实验规模,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意义;(5)增加超常教育的经费。
最后,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周仁来做了总结讲话,他对本次论坛各位专家的发言、自己对超常儿童选拔培养的思考进行了提炼总结,最后希望能借助国家当前需要和天元公学的重视来推动超常儿童选拔和培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